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2009-08-24 19:51:19)
标签:

藏民居

立柱

经幡

冷杉

滇西北

香格里拉

如歌

摄影

纳西族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滇西北藏民居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民族众多,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别极大,因而,中国民居呈多样性的分布,举世罕见。

    今年四月,旅游至滇西北,那里的风格迥异的民居吸引着我的眼球,特别是香格里拉地区的藏民居,更是以其神秘、淳朴、厚重、精致让人叹为观止。

    迪庆藏族自治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她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名字:“香格里拉”。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藏民族,民居建筑与优美的大自然环境相互谐调,无矫作之态,充分反映出当地淳朴、真实的原始风貌。  

    虽然时间有限,但我依然喜欢盘桓在古朴的藏族村寨前,流连于形态各异的藏民居,望着依山而建的藏民居,无论是粗大的原木立柱,还是斑驳的泥墙,你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奇特的感觉。

    湛蓝的天空下,那形状各异的藏民居,或以整齐的石块垒成基础,或以粗大的圆木为柱脚,或以夯实的红土为基墙,或以繁复的木刻为装饰,无论哪种形式,都给人以厚重简朴,古风尤存的感受。

    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我没有能深入藏民居去了解更多的信息,只能在旅游的路上匆匆拍些照片,但这已足够震撼了。

#############################################################################################

 

 P1、我们是四月份来到香格里拉的,虽然草未绿,花未绽,看到的仅是大面积单调的枯黄,但已足够让我们兴奋、陶醉了。

    有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说第一面的印象总是美好的,见多了,就没什么感觉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再来,但我晓得,如果今生能再此拥抱香格里拉,我依然还会是“初相见”的感觉。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2、白云苍狗,皑皑雪山,蓝天下的藏族村落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与内地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邂逅一幅美景,有时是需要运气的,但在香格里拉,美景竟是如此俯首可得,至少对于我是这样。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3、藏族聚居处,你可以看到许多木架子,人称青稞架,也被戏称为晒夫架,是用来晾晒收获的青稞的,如果谁家的男人惹翻了他的妻子,要小心也被绑在架子上呀。晒夫架,这也许只是个玩笑,但由此可知,藏民对女性是很尊重的,那里没有重男轻女的陋习。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4、这是一处正在新建的最普通的藏民居,正前有两根粗大的立柱,因为香格里拉的藏民居多是大进深,里面还有照片中看不见的同样数量粗大的立柱。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5、这家显然更富裕些,正前方是三根立柱。藏民居很讲究外观的装饰,外墙涂以白色,屋檐下,四方形的檩头分两层,窗户外部或雕或镂,样式多多,并以鲜艳的油漆上色上光,非常漂亮。【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6、这是我看到的最宏大的在建民居,正前方粗大的立柱有四根,立柱以雕花的石墩为柱脚,以防潮湿霉烂,这样的民居传宗给下一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请注意房顶上的三尾飘扬的经幡,这也是藏民居屋顶上数量最多的经幡数,说明这家出了一位高僧或活佛,这一户人家在当地一定位高权重,受人崇拜。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插有经幡,一般人家只在正中插一根,如果有两根,说明这家人中有一人在寺庙里出家了。【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7、这也是一座四柱的藏民居,已经基本完工,从片中可以看到,藏式民居虽是长方体造型,但都呈明显的梯形状。屋顶则是在现代的彩钢板上铺以木片,既保留传统风格,又可以隔热保温。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8、藏民居除了墙基用石块外,其余部分很少用砖石料,完全是土木结构。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9、看到一处处在建的藏民居,除了被其风格震撼外,心中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一所藏居所消耗的木料都不下百十方,这样庞大的耗费,天然资源承受的起吗?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0、藏民居的建设以木工为主,木工也是民居的设计大拿,一所最普通藏民居也有最讲究的木刻装饰。这是木工师傅正在制作房屋梁柱。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1、我不能不惊叹,藏民居外看宏大粗旷,内部却极为精致,一个普通人家的装饰,在我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奢华。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2、正在工作的木工师傅。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3、看见我来拍摄,小伙子们有些不好意思。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4、这是用于屋前立柱的粗大的原木。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5、能开出这等方子的原木,该有多粗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我曾问导游:如此大规模盖新房,又是这样大的消耗量,天然林能承受得起吗?导游告诉我:藏民为盖房子伐木是要事前经过批准的,一个村子一年只批准很少的几户人家,被批准的人家上山砍伐完毕,要脱水干燥两年后再请人盖房子,而一所民居盖完至少还要用两年,因此,一户人家从批准到新居落成,至少要用四五年时间。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7、藏民居的建筑,要砍伐大量的云杉或冷杉,这就是原始林中的树木,是云杉还是冷杉我分不清,像我身后这样粗大的树木怕要几百年才能长成。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8、除了民居,公共建筑消耗的珍贵树木恐怕更多。

     这是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城里的一处在建公建,其门前耗用的四棵高大的冷杉真让我心疼。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19、给一个特写:这是真正的超级原木,如此随便的用于一处普通的公建,在我们这里是不可想象的。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20、经过一个极普通的藏族村落,公路边有一座建筑,应该不是普通民居,且把它也归入公建类。外表看,此处建筑耗费木材似乎不多,且随我走进内部看一看。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21、因为是中午,建筑者都歇了,我仔细看了一下,这里没有粗大的立柱,但雕刻依然精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香格里拉地区的藏民居因地域有别而各异,当我们进入山区,藏民居便简单了许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这是我在车子上拍摄的片子,看点在两座白塔。所有的藏村,在进村入口处和离村出口处各有一座白塔,既满足了藏民转经之需,也是一种标志,尤其在山区,你行走在苍茫的大山里,只要远远的看见白色的经塔,就知道前面有了可以歇脚的村落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山区的藏民居与坪坝区最大的区别,在于由土木结构变为砖木结构,而且是以砖石为主。我想,这种变化既因为地形所限,无法建构那种宏大的建筑,更因所处地区的植被不允许他们象坝区那般奢华。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25、 经幡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红色是鲜花,蓝色是天空,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湖水,黄色是阳光。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26、这是一户贫穷人家,房子是陈旧的,墙面既不是砖石结构,也没有涂以鲜艳的涂料,基本上是座土屋,孤零零躲在大山的一隅。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27、我们在香格里拉县城住过的宾馆,浓郁的藏式风格。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30、除了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藏民居外,滇西北还分布有彝族、纳西族等,他们的居所也各具特色。

     这是号称长江第一湾边上的村落,看看江边的沙子,你也许会悟到金沙江的含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1、长焦拉近来看,应该是彝族村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2、这是典型的纳西族村庄。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33、因为是旅游,不可能等待理想的阳光,片子就只能凑合看了。

     前几天看片会,阿咚的旅游、旅游摄影、摄影的分类,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34、大山深处的彝族村庄,与我隔着一条金沙江,土地极为贫瘠,不通公路。导游说,如果不为买盐巴,他们长年都不会出山的。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35、我很得意自己的这两张片子,但我知道,片子背后的贫穷是我所无法忍受的。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P36、我想起了自己在回忆下乡生活时写的那篇文章《只宜旅游,难宜人居》,对我们来说,滇西北的许多地方,如今依然如此。

【旅游摄影】滇西北藏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