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地人
爱地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369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2017-12-14 13:29:04)
标签:

杂谈

一首《直到世界尽头》,让杨坤在第二季《天籁之战》的舞台,就像来到世界之巅。这就是身为音乐人的福利,如果你为了音乐赴汤蹈火,你就可以在舞台上成就另一个我。

杨坤在《天籁之战》的舞台,无疑就已经成就了另一个自我。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就像主持人程雷评价杨坤所说的,“一个歌手不光每天到练歌房练歌,还到健身房撸铁,并且撸到了世界尽头”。杨坤在这首《直到世界尽头》里,他除了展现音乐传统的韵律之美,或者字面意义的律动之美之外,更有音乐深处的那种躁动之美、热情之美、激烈之美。

这一切,只有一个永远怀有青春之心的歌手,才可以完成。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青春的定义是什么?联合国的官微,曾经把青春定义为15到24岁之间的群体。但青春既是一种年龄,也是一种姿态,至少在音乐的世界里,像杨坤演唱的《直到世界尽头》,就是最青春的歌谣、最青春的律动。

杨坤在音乐里变得青春了,他还带动了无数人的青春,重燃了无数人的青春。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一首《直到世界尽头》,能把现场的观众和导师们,整整齐齐地带嗨了,除了音乐本身的意义之外,其实也和音乐里的青春互动有关。《直到世界尽头》是《灌篮高手》的片尾曲,那种日式摇滚的节拍律动一展开,杨坤就像是激活了三井寿本人。一句“教练,我想打篮球”,曾经励志了多少人的青春,见证了多少人的人生启程啊!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有人想打篮球,有人想唱歌,一样的目标和方向,指向的其实都是同一种梦想。当梦想的征程物是人非,音乐却可以带人重新回到出发的地方。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也是音乐人奋斗的动力。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仅仅只是青春的主题还不够,《直到世界尽头》这首歌曲之所以如此燃,还是因为杨坤的演唱。看多了音乐节目中各种让人望洋兴叹的完美高音,杨坤的这首《直到世界尽头》,并不像是一首按部就班的作品。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从杨坤最开始大声喊出的1、2、3开始,《直到世界尽头》这首歌曲,即使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到如临现场的那种互动感。之后用合唱团的方式进行和音,更是从情绪上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引导作用。

杨坤在演绎这首《直到世界尽头》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演唱本身,还有他肢体语言与音乐的配合。包括玩话筒、吉他演奏等等的动作,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和声,让情绪有了音乐以外的另一种出口,并且又和音乐的律动彼此互动。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与此同时,杨坤的这首《直到世界尽头》,还可以说是一首经典的教科书级现场,完美体现出现场音乐应该有的那种境界。

这首歌曲之所以让人感到燃,就是因为杨坤自始至终充满着战斗力,让一首歌曲变成了进行曲。而在这个过程中,杨坤也像《老人与海》里的那个老任,不断地和音乐、和情绪博弈,所以才让作品形成一种立体的张力。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歌曲高潮部分的连续三个升调,更是出乎意料。这种相比录音室的录音,有着更多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情绪表达,也恰恰是现场音乐的魅力,更是所有教科书级现场作品的相同特质。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很多人都在惊诧,为什么杨坤可以在第二季《天籁之战》的节目中,做到六战六胜、一骑绝尘。这一方面,是这个舞台真正激活了杨坤的现场基因,另一方面,恰恰也说明我们音乐大环境的发展不平衡。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过于追求演唱的精度,过于突出后期的修饰,过于强调录音室的作品,也让我们的音乐文化,始终欠现场音乐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很多人无法从像《直到世界尽头》这样的作品中,感受到听音乐可以让人疯魔的另一重境界。也让杨坤这样的歌手,始终无法尽情展现出他的才情、魅力和潜能。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听过杨坤的这首《直到世界尽头》,也让人知道,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虚无飘渺的高音,才叫天籁,那种可以激发出人性至情至性潜能的歌声,同样是一种天籁。

 

这样的《直到世界尽头》燃炸!杨坤既是音乐玩家,也是人生赢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