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不是鹿晗的颜有多美、肉有多鲜,虽然这些话题,似乎是很多人都乐于接受的热点,甚至已经成了大部分人认知鹿晗的一种标签。但今天,真正要聊的却是鹿晗的一首新单曲。或许这首新单曲也可以成为一个契机,“揭露”一下鹿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偶像。
这首单曲叫《某时某刻》,听过这首单曲之后,你就会发现,作为一名在人气上领先的偶像,这一次的鹿晗,其实在音乐上也已经走在了前面,成为了时代的偶像。
《某时某刻》是一首典型性的EDM作品。说到EDM,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动次打次或动次动次打次的那些节奏,如果你只想到这样,那么和没听过EDM,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其实EDM是一种非常开放的音乐风格,它和摇滚乐的定义一样,几乎没有具体的边界。比如这几年的R&B音乐,正是通过和EDM的融合,才衍生出PB-R&B、Alternative
R&B等等新的类型。在说唱领域,这几年大火的Trap Rap,同样也离不开EDM的制作手法。
但EDM在华语乐坛,似乎一直还停留在上世纪的音色与节奏。由于电子音乐制作的低门槛,也使得很多所谓EDM的作品,更只是在扒了一点EDM皮毛之后,单纯用来主打快消市场。再加上广场舞、快餐店等场景的大量应用,久而久之,EDM在中国也就成了低俗音乐的代名词,甚至成了很多口水歌、神曲的标配。
即使在更专业的领域,由于传播渠道的关系,很多华语的音乐人,也更偏向于制作美式和韩流的EDM作品,而这一次鹿晗的新单曲《某时某刻》,它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的制作既不美式、也不韩式,更没有通常电子乐的那种冷硬和机械,而是充满了一种流动的美感。
《某时某刻》在音乐制作上,可以说是真正的国际同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乐,就像十几年前,周杰伦用和国际同步的R&B和嘻哈,创造了一个华语乐坛的新纪元一样,现在正处于音乐和偶像新旧交替时代的华语乐坛,同样迫切需要新的偶像和曲风,来引领这一个世代的青少年,走向属于他们的时代。从《某时某刻》在音乐上的引领来讲,或许鹿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和几年前的舞曲天王、舞曲天后,或者R&B天王等的音乐没有半毛钱关系,鹿晗在《某时某刻》里呈现的,就是最潮流的Alternative
R&B曲风。在欧美,The
Weeknd和Drake等歌手,已经将这样的曲风运用的驾轻就熟。这种曲风不像以前的EDM,有着更为分明的结构,无论是音色和节奏,Alternative
R&B经常是多变和有层次的,所以会给人一种非常梦幻的感觉,因此也比较接近于Ambient曲风。
这种在结构上更松散也更复杂的曲风,也要求歌手有着极强的控制力。尤其更需要情绪、而非单一的技巧,去驱动作品整体的氛围。像《某时某刻》里的鹿晗,他最值得称赞的,就是自始至终带着个人的情感和情绪,来叙说一首作品,却并仅仅只是传统的演绎歌曲。从潮流更替的角度来讲,这种叙述型的演唱,或者也将在未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用以取代之前那个炫技、耍宝和大嗓门的时代。
和The
Weeknd、Drake的音乐又有所不同。鹿晗的这首《某时某刻》,因为法国组合Picard
Brothers的制作,所以也有了更浓郁的欧陆味道。虽然我们经常会把欧洲和北美的流行乐,统称为欧美流行乐,实际上欧洲大陆的流行乐,和国际化代表的美国流行音乐,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同。表现在EDM领域,像瑞典、荷兰、法国DJ的作品,就和美国DJ的作品有着迥异的表现。
很明显,像《某时某刻》这首作品,虽然是一首EDM加Alternative
R&B的作品,但它却没有那种爆点的节奏和旋律线条,整体走的是一首非常情绪化、个人化,又比较抒情的风格。也正是这样的制作方式,让鹿晗在演绎中,因此有了更大的表现自由度,可以更把一首EDM作品,唱出那种深沉次的东西。
这种深层次的东西,于《某时某刻》这首作品来讲,就是经历。《某时某刻》不仅仅是一首偶像为了市场和粉丝所做的商业作品,它首先是鹿晗唱给自己的歌,是源于他个人生活经历的一首歌。也正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让鹿晗可以轻松的找到一种代入感,从而让作品真正同步于歌手本人的心跳、呼吸。这也让一首在大众眼里,只是娱乐的EDM作品,甚至有了Indie才有的独立音乐精神。说句不夸张的话,这种音乐里的内心表达,也能够达到为粉丝群体树立价值观的意义,从而真正起到偶像的导向作用。
明明可以用脸吃饭,却一定要靠实力。这原本是流传于网上的玩笑话,更像是一个段子,但从《重启》到《某时某刻》,鹿晗却用前卫的音乐技术,以及更为情绪性的表达,让自己在偶像的气质背后,呈现出另一种创造新时代音乐方向的推动力,这其实就是明明可以用脸吃饭,却一定要靠实力打拼的最好证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