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绮珊——上得了大舞台,唱得了原生态

(2016-10-11 14:38:28)
标签:

杂谈

    一支是来自广西的摇滚跨界乐队,一个是登上过《我是歌手》舞台的天后级歌手。因为方言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马帮乐队”和黄绮珊最终有了一次全新的合作——《一切会过去》,它让人听到了黄绮珊的另一面,也通过黄绮珊让人知道音乐的另一面。

    提起黄绮珊,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还是《我是歌手》里那种唱功超群的黄绮珊。即使很多人喜欢戏谑她的演唱方式,但即使不喜欢黄绮珊演唱风格的歌迷,也不会否认黄绮珊扎实过硬的唱功。而且,黄绮珊唱功的好,并不仅仅只是听起来唱的好,能够把高音唱上去。黄绮珊演唱的技巧,是经得起任何声乐技术剖析的,就像她演唱的那首《只有你》一样,如今已经成了全国声乐考级的十级考试曲目。

    但去年的一张《小霞》,则让回归小霞这个初名的黄绮珊,又呈现出一个女人多情、细腻、感性的内心世界。在流行乐坛一直有这么一种规律,即唱功技术越好的唱将型歌手,往往在感性层面,就会和歌迷形成一种疏离感。即使声线上可以达到百般辗压听觉的程度,但却很难达到直指人心的效果。

    黄绮珊用本名小霞发表的同名专辑,无疑是破除了这个魔咒,也成为唱将歌手如何能打动人心的典范之作。即使再苛刻的歌迷,都不能否认《小霞》这张专辑,在技巧与情感上拿捏的平衡,那种举重若轻的技术,除了需要浓厚的功底之外,更需要歌唱技艺之外的生活阅历和情绪投入才能做到。

    《小霞》里的黄绮珊,其实已经回到了音乐的初心,那个卸下一切歌手装束之后,用灵魂来道白的歌者。而这一次和“马帮乐队”合作的《一切会过去》,同样也是回到初心,却不是《小霞》里那个都会女子的初心,而是作为歌手的黄绮珊,那份回到音乐故乡的初心。

    一个是在独立音乐圈打拼多年的跨界摇滚乐队,一个是入围过台湾金曲奖的天后级歌手,“马帮乐队”和黄绮珊在表面上,似乎缺少一种交集的可能性。但其实在黄绮珊给人学院派的印象之外,很多人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信息,上天赋予她一把天赋声线,其实也和黄绮珊的故乡有关。因为出生于重庆的黄绮珊,就是一位来自大西南的歌手,正所谓一方所土养一方人,西南的地理、山水、人文和民歌传统,都决定了这个地域的歌手,有着高亢嘹亮的声线特质,而黄绮珊只不过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者。

    这么说起来,与来自广西的“马帮乐队”合作,对于黄绮珊来讲,就不是没有渊源,因为至少同为大西南的音乐人,他们之间的音乐血脉有共通之处。

    更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像黄绮珊这样经过专业化声乐训练,已经处于庙堂之上的歌手,往往会因为专业的烙印,而慢慢离当年的地气越来越远。但正如学院化的她,能够摒弃技巧在《小霞》里回归初心一样,《一切会过去》里的黄绮珊,则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归音乐的源头。让自己的声线重新归于山林、山水、自然、田野,从而呈现出一种比流行音乐框架,更为开阔的音乐图景。

    《一切会过去》里的黄绮珊,也让人想起《阿姐鼓》之后的朱哲琴,都是在已经被烙上声乐的烙印之后,却能够在这种原始的音乐里,又重新回归自然。成熟容易,回归很难,这也正是《一切会过去》里的黄绮珊,尤其让人觉得出乎意料的原因。

    与此同时,《一切会过去》也是一首可以划归为World Music范畴的作品。虽然其中用到了巴乌这种西南地区特色的吹奏乐器,但这首作品的整体结构,还是由吉他、鼓、小打这些西洋乐器完成的。即使如此,作品却丝毫没有东西融合的那种粘合感,一切就像是来自远古的声音那么自然、亲近。

    这一次黄绮珊合作的版本,更因为黄绮珊高亢、嘹亮的声音,让作品整体的表现力拔高,就像马帮在山旅的过程中,遇上了一位会唱歌的女神。在流行音乐的领域里,这叫合作;而在山间田头,这样的演唱就叫对歌,有互动、有互补,突破歌曲框架和结构的限制,就像一幅立体的水墨画,青山绿水、歌声缭绕,直到余音与回响把人灌醉。

    在舞台上的黄绮珊,大气、霸气;在《小霞》里的黄绮珊,细腻、有情,对于一个女歌手来讲,上得了舞台、进得了闺房,本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一切会过去》里的黄绮珊,则证明自己还能回得了音乐的故乡。当许多歌手已经把唱歌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像黄绮珊这样还能回归自然,回归音乐最源头的故乡,也确实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