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见信唱《人质》,技术流的摇滚情歌

(2016-01-23 01:52:27)
标签:

杂谈


 

第四季“我是歌手”进入第二期,很多歌手都开始在编曲上下了功夫。尤其是最后排名第一的李玫,以及还是排名最后的关喆HAYA乐团,这一周都算是在编曲上放了大招。关喆在孙燕姿的《神奇》里加了热瓦普和艾捷克两件民族乐器,也让歌曲从原来的印度味,变得新疆味十足。而HAYA乐团的《飞翔的鹰》,则用上了口弦、蒙古鼓、马头琴,以及蒙古长调这些民族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舞台表演需要的效果。

而李玟则在《爱之初体验》这首作品里,加入了更多的布鲁斯元素,开场的前奏,甚至直接拷贝了James Brown的《It's A Man'sWorld》,而尾声部分,则把原作的Riff过渡到了The Rolling Stones的经典之作《Satisfaction》,赵增熹这种极具音乐底蕴的编曲,在听众这个层面,则起到了华彩和炫丽的效果。李玟能够获得第一名,至少编曲是相当相当有功的。

当然,这几年选秀节目确实也普及了一些音乐知识,但舞台的特殊性,还是会让有些音乐的呈现,以及相对应观众的理解,都会流于表面。比如在编曲这个层面,因为这几年渲染型编曲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很多人,包括歌手在内,都觉得在编曲上叠加元素,设置很多冷门乐器,就能够提升音乐的层次感。这种做法,在有些时候管用,但却也不是万能的,毕竟如果这样做就能保证音乐成功,那么那种一把吉他弹到底的作品也能获得成功,就变得不可理解了。

还是来说说信这一场的《人质》。信本周唱的这首《人质》,在现在这个阶段的选秀节目舞台,如果不进行颠覆性的改变,是很难出彩的。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首内心戏的作品,所以颠覆性的改变,显然又是不适合的。但即使编曲的呈现没有颠覆,但信的这首《人质》,却有着另一种亮点,就是音乐、演唱和歌曲内容的匹配性。虽然在音乐元素上没有任何亮点,但编曲人黄雨勋同时也跳过了外在的加料加量,以更内在的处理,去匹配这首歌曲的主题和情绪发挥。他强调的不是惊艳,而是在适合的基础上,增色。

和上周的《告别的时代》一样,信这首《人质》,同样不是那种机械的AB段,然后再重来一次的卡拉OK式演绎。很明显,信在处理时是用了一种进阶式的处理。在第一段的部分,除了黄雨勋用了非常简洁的弦乐和钢琴,去衬托“憋着呼吸越靠越近”的音乐氛围。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信在这一段时的弱音技巧,和现在有些歌手只会唱高音,但却不会处理弱音,或者只把弱音理解成唱得小声,以及呢喃的唱法不同,信即使在主歌部分轻柔的演绎中,依然唱得咬字清楚、力道分明,音量小声音弱,但声音的清晰度和精准度却依然不错。

而随着间奏时失真吉他Solo的过渡,也让《人质》这首歌曲被带到了第二段,当然就是一种很明确的情绪提升。虽然主歌部分依然没有爆炸,但明显比第一段的处理,要更为坚定和硬气许多,也显现出歌者情绪的变化。而随着老派却力道十足的金属Solo,信也在这样的音乐氛围里,来了一些小的爆炸,最后在“你满意吗”这句里甩出的一个简洁却有力的金属尾音,反而因为快放快收的余韵,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意味深长的意境,比起撑到满的飙高音,无疑最能贴合这首歌的主题。

其实从《告别的时代》到这次的《人质》,不说信能不能给人惊喜,也不说他到底改没改变,但对于这样一位已经一招鲜、吃遍天的歌手,在看到他特色的同时,还能看到他的另一面,尤其是这种有收有放的处理歌曲的模式,还是会让人重新认识一位你以为很熟的歌手。当然,也许这种先收后放的设置,不仅是信对于前两场歌曲演绎的一个设计,还会是参加今年“我是歌手”全局的一个规划。或许下一场的苏见信,就会回归高音本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