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命题这种极限创作模式,对于创作人有影响吗?肯定有影响!即使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创作人来讲,限时限题这样的限制,也会对创作上的自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限时命题的状态下,一个创作人还有类似“七步成诗”的超水准发挥,那么一个说明他音乐理论功底的扎实,另一方面就是机缘巧合。本周“中国好歌曲”周华健导师的战队,就出现这样一位学员、这样一首作品:苟乃鹏的《小小》。
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第二阶段的主打歌之争,自从改换极限创作的概念后,也已经进行过半。算上上周刘欢导师战队的学员,和本周周华健战队除苟乃鹏之外的学员,在一半学员已经出场的情况下,一个给人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学员们在命题创作上的发挥,整体都不如盲选时候所交出的自由创作作品。其中有些学员两首作品之间的水准,甚至有着相当明显的反差。除了苟乃鹏。
可以说,只有苟乃鹏的《小小》,算得上是盲选时候作品《不等你》的升级版。极限限时命题的限制,似乎完全没有束缚到他的创作。《小小》似乎已经超越了“团圆”那种通常意义上亲情、友情和爱情团聚的主题,它所想要表达的,更像是和小小的那个自己的团圆,现实与梦境的一种团圆,单就主题思路的想象力上,已经比单线条的诠释胜了一筹。尤其非常难得的是,苟乃鹏的这首歌曲,实际从内容的呈现来看,完全就是为周华健原创大碟《梦幻游乐园》创作的主题歌,甚至把这首《小小》改名为《梦幻游乐园》也毫无违和感,堪称是一首一箭双题的作品。而在创作上,苟乃鹏除了运用李宗盛那样的吟唱式创作之外,相比《不等你》那种杨宗纬式内敛的表达手法,更设计了由内敛到开放的递进式效果,以呈现作品那种亦梦亦真的主题。而除了作品架构上的特点之外,整首歌曲流畅醒目的副歌,加上一气呵成的完成度,也让作品于旋律、意境、张力和表现力上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很明显,作为科班出身的创作人,这一次的苟乃鹏是在最合适的时间,邂逅了合适的灵感,也难怪他的这首作品,竟然得到了现场51位乐评人的全票通过,成为“中国好歌曲”两季以来,唯一一首满分的歌曲。
另一位在盲选阶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戴荃,这一次则以已故的奶奶为主角,诠释了“团圆”这个题。从音乐的表现力度上来讲,戴荃的这首《老神仙》,同样不如盲选阶段的《悟空》来得更天马行空,尤其是在元素的组合交融上,更有技术含量,听起来也更丰富、饱满。不过,《老神仙》作为一首在限时命题状态下创作的作品,同样没有被完全限制到。除了很好地融合了地方戏曲韵律,以及黑人音乐真假音转换及颤音的技巧外,以“放松呼吸”这简单的四个字作为副歌的骨架,不仅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反而通过唱腔的不断变化,让不变的文字因为多变的旋律,产生一种千变万化的效果。同时,不变的文字本身,又延伸出一种排比式的延伸效果,既有东方留白的效果,又有一种东方禅意的意境。
而本周的其他三位学员,则都将“团圆”这个主题,设定在了爱情的范围里。同样的情歌,不同的写法,这个时候需要拼的就是熟练度,在这方面,林二汶的《只怕不够时间看你白头》则更胜一筹。《只怕不够时间看你白头》也是一首并不惊艳夺目的作品,温吞的表现方式,也让这首作品更适合近听而不适合远看。在创作上,林二汶汲取的是港台情歌的优良创作传统,每一个音都用到实处,每一处转折都合情合理。在用词上,也是用最直觉和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而不是用文字去玩视觉的快感。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种代入感,歌迷很容易代替歌手,进入作品的世界。所谓共鸣,即是如此。最终周华健在同样获得44+5的两首作品:戴荃的《老神仙》和林二汶的《只怕不够时间看你白头》之间,做出保送前者的决定,或者也就是后者这种类型的作品,对他来讲实在太熟悉了。
本周比较让人失落的学员是刘润洁。盲选阶段的《情歌2》几乎是一首天籁之声和天籁之歌的完美结合作品。到了限时命题创作环节,声还是刘润洁的声,依然还是那么天籁、那么王菲,但《完整的我》却有着许多文艺小清新歌曲的弊病,过于纠结在自我情绪的世界里,以至于让旋律变得非常模糊,缺乏记忆点,更像是一些没有规律的呓语和吟唱,却缺乏一种自由之中内在的旋律逻辑,以至于很难给人留下关于旋律的清晰印象。
文/爱地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