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电台——你音乐世界里的贴心小秘
(2009-12-15 15:01:13)
标签:
豆瓣音乐世界dj海量tb娱乐 |
分类: 绘声绘色——自己的、独家的 |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占有世界的梦。当然,世界太大而人胃有限,所以这个梦又很现实的根据不同的人,不同人所处的环境和性格,细划成为更物质、更专业、也更具体的梦。高层次如财富的积累、名车的收集、名表的汇萃,平民大众如邮票的收藏、球鞋的囤积。大有大搞,小有小玩,无论何种轻重贵贱的收藏爱好,实际上都是以一定的物质来满足精神的满足,那种占有世界梦的满足。
而数字化世界的到来,很快让一些梦轻而易举的就能实现了。比如iPod的出现,就提供给了每一位消费者将唱片店搬回家,甚至搬进口袋的梦想。但是,当目的先于过程出现时,那种与音乐谈恋爱、与唱片找对象的感觉却也同时消失了。拥有所有音乐的感觉虽然很好,但每次你需要音乐的时候,音乐都只是以海量的形式,不分类别、不分地域,披头盖脸的浇灌到你身上时,你很快就能体验到,海能养人亦能淹人的道理。
从M时代到G时代,再从G时代到TB时代,实际上对于有限的人生来讲,在对海量概念惊奇过一阵后,很快就会对这种无限度的数字扩展失去真正的兴趣。不是吗?对于一个一天不吃不喝也只能拥有24小时的正常人而言,生命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一个需要你花几辈子时间才能听完的亿TB硬盘,实际上和目前主流的500G或1TB硬盘,其实并没有太多差别。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把握你所能把握的世界,你的梦才不会是黄粱一梦、海市蜃楼。
即使是TB硬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同样也有数不清的幸福的烦恼。从七十年代对音乐的没有选择,到八十年代的收集不易,再到九十年代的眼花缭乱,网络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几乎最大限度精减了传输的过程,而问题则又回到了原点。从有限的卡带与唱片时代,到无限的MP3时代,当媒介方式不再凌驾于音乐之上时,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依然还是我们该听什么样的音乐?
我们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在八、九十年代,这个问题会由DJ告诉你。当然,那时候的电台DJ还不叫DJ,而叫节目主持人。而每一个城市,都会有那么一档或几档音乐节目的DJ,会用自己的喜好折衷主流热门或某些群体偏好,放送一些好音乐。许多歌迷也就此开始在这种不多的选择里,开始了人生最初的选择,并成为其一生爱乐风格的起点,欧美或港台、爵士或古典、主流或另类,都由这个起点慢慢开始分叉。
但DJ的力量是有限的,海量的数据又是无限的。选择前者的人,很快会发现DJ的局所带来的可选范围的狭窄;而投身于后者洪流的人,则很快会在一片汪洋大海前感到茫然。有限与无限,不仅是量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个管理的关系。
就像一座藏书颇丰的图书馆,不能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员;就像一个应酬甚广的企业家,不能缺少一位贴心仔细的秘书一样。就算是妻妾成群,都会很快上演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悲剧,面对人生中有可能出现的数以万计音乐的歌迷来讲,绝对不能缺少这么一位,在海量数据时代,时时刻刻相伴左右、提点迷津、节省时间、减少浪费的秘书。
现在豆瓣电台就以这样一个秘书的形象出现。它看似神秘,以“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的姿态引人注目,实际上它早已经根据你在豆瓣的足迹与行程,对你进行“算计”。在“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的悬念背后,它最终的目的,就是将你的喜好,以无限的形式呈现给你。让你在无限的海量面前,欣赏到你个性世界中的有限,同时又让你能够突破一定的有限,在有限的个性世界里,最大限度享受到无限。既减少了寻找——失望——再寻找的时间浪费,又能在一定的范围里流连音符、享受音乐,且见多识广。
豆瓣电台,看起来就像是怀旧的电台加上时尚的网络之间的折中。最有意思的还是它不能暂停又不能回放的功能。它既让人想起了以前的传统电台,错失一首歌,就有可能错失一辈子的那种遗憾。又让人想起了曾经的那些卡带,一直都是以前进的姿态向前向前向前,因为那里面的内容总是那么好听,让人流连望返,不忍Next也很难准确的Next。而豆瓣电台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设计,除了形式上的怀旧之外,其实也是对这种模式的一种自信,一种对准确把握精确至你的听音乐喜好的自信。
真是出门在外不能没有手机,上网听歌不能没有豆瓣,电台。
文/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