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韵诗《Heroes》——上张专辑的修正改良版

标签:
后尘音乐方面《金刚经》何韵诗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Heroes
艺人:何韵诗
厂牌:东亚唱片
时间:2009/10/09
评分:★★★☆
何韵诗2009年新专辑《Heroes》,照例还是大玩概念,完全步《Ten Days in the Madhouse》后尘,成为又一张先有计划后有音乐的命题专辑。在音乐方面,则依然还是陈奂仁当道,对于很多在上张专辑中何韵诗加陈奂仁这个组合颇有微词的歌迷来讲,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讯号。而事实呢?在一定程度上,《Heroes》的确果真就是《Ten Days in the Madhouse》的一种延续;而另一种程度上,《Heroes》则同样也是《Ten Days in the Madhouse》的一种修正和改良。
《旧约》、《金刚经》这样的歌名,一望即知新专辑的概念,还是在步上张人名四字经专辑的后尘,只不过除《金刚经》之外,将四字改成两字罢了。其实,这又何尝只是何韵诗步自己上张专辑的后尘,实际上这同样看成是一种步大环境的后尘。当正常的情感世界已经无力承担工业音乐的感性需求时,利用文字玩游戏、玩技巧、玩结构、玩概念,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不得已中唯一的选择。
尽管以何韵诗为首的香港主流圈中的非主流艺人,一直想要通过更华丽、更复杂的音乐形式,来表现出他(她)们与主流艺人的区别。但是同样的,何韵诗及同时代的非主流音乐人和以往的摇滚音乐人相比,往往正是因为在歌词的视角、文字的宽度方面无法真正和主流艺人拉开距离,才让他(她)们总是在主流与非主流之间显得无比尴尬,而这显然绝非通常意义上艺术与商业的矛盾关系可以解释。也许,你会说此次由黄伟文包揽的《Heroes》,其文字的深度绝非一般流行专辑可以比拟,但对于一个浸淫于流行乐坛多年的词人而言,即使黄伟文交给何韵诗的词作质量,要高于大部分的流行艺人,但像“用我的内功煎蛋”这样的高,毕竟也只是文字的高,是精度和细度的高,而非思想的高。当一个以个性和理想为追求目标的音乐人,其音乐作品却无法在思想性上拉开宽度时,实际上仅仅想要通过没有文字的音乐本身来赢得满堂彩,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近情理的事情。
在音乐方面,这一次的陈奂仁倒是没像上一次玩得那样铺张,在制作手法上很明显褪去了不少的妆粉和蕾丝花边。正是因为如此,这张专辑首先吸引人们的,也就不再是曲风和结构,而是将作品的旋律本身更透明地直接暴露眼前。而拥有这种自信的理由,也正是因为《Heroes》专辑作品的旋律部分,明显要比上张专辑更亲和与流畅的缘故。尤其是《旧约》、《冰心》这样慢板的歌曲,甚至在陈奂仁以前的作品中,都是比较难得的佳作。而轻快的《惹火》,更是具有相当流行与传唱的潜质。
上张专辑只参与部分词作的黄伟文,于这张专辑中在包揽作品之余,也成为整张唱片不可或缺的主角。以他固有的文风,细腻的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的平民英雄,但正如前段所言,虽然文字中的灵光颇多,小聪明颇丰,但依然也只是在黄伟文固定的文字体系里变换万千,风起云涌,但也依然没能突破他自己及当代词风的套路,更没有将何韵诗的这张新作,带到一个改头换面的新境界。
尽管《Heroes》因为作品旋律的提升,而要比《Ten Days in the Madhouse》更亲民,聆听的舒适度也大大增强,但这却依然还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仅仅只是以打补丁的形式,为上张专辑做了修正和改良而已。从这两张专辑来看,至少可以说陈奂仁与何秉舜这个组合,确实在音乐方面,无法像“青山大乐队”和“人山人海”那样能够和何韵诗发生更强的音乐火花。虽然,新不如旧似乎是人类惯常的一种审美逻辑,这其中多少包含了怀旧、念旧等印象分,但在这种怀旧和印象之中,同样也包含着事物一定的规律。比如何韵诗,不是说《迷你与我》里的那种摇滚曲风,就有多么多么适合她,或者具有绝对的排它性,而只是在这样的音乐氛围内,你可以听到何韵诗那种神采奕奕、轻松自如的洒脱劲儿,这绝对是进入《梁祝下世传奇》后她的,所不再拥有的。而后来的何韵诗,不再像最早期的她那样带给更多的人以感动和共鸣,主要还是因为她做高端音乐的野心,束缚了她在音乐表达上的轻盈与自由,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是“青山大乐队”和“人山人海”再度回归她的专辑,或许也很难重现当年的精彩。毕竟,音乐的精彩是源自内心,而非匠心。
文/爱地人
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