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琪《Yelling》——一半是主流,一半还是非主流

标签:
喜帖街乐坛词作人文关怀谢安琪香港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Yelling呐喊
艺人:谢安琪
厂牌:正东唱片
时间:2009/03/19
评分:★★★
继去年横扫香港四大颁奖礼后,谢安琪不仅成为了容祖儿的天后接班人,更因为她打破了香港颁奖礼这几年的平衡格局,而让内地和台湾的歌迷,也开始重新关注起被忽视已久的粤语乐坛。在这种背景下,谢安琪今年的新作,毫无疑问就成了“众矢之的”。
如果说之前的香港天后,都还只是娱乐工业上约定俗成的传承接代的话,那么谢安琪无疑就是这个产业链上的异类。作为一个在主流乐坛生存的女歌手,她音乐中最独具一格的,就是作品中的草根立场和人文关怀,在明星张嘴、粉丝膜拜的仪式已经高度默契化的香港乐坛,她的音乐无颖更接近本质化的民谣、摇滚和嘻哈,具有很强的民生、民情属性。而谢安琪的走红,也可以说是香港歌迷,在用另一种方式抗议香港主流音乐这几年的不得民心。
从草根天后到流行天后,《Yelling》的最大看点,就是谢安琪是否忘本。实际上这一点担心是多疑的,以歌手的进化规律来讲,一个摇滚歌手想要变成一个主流歌手,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炼成的。就像汪峰,他也是经过《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才最终《飞得更高》的。而此次新专辑中老搭档周博贤的照旧护航,更可以彻底打消了这种疑虑,金融危机、香港变迁、酒后驾驶、狗仔八卦、资讯泛滥这些社会性话话题,还是整张专辑的主题。
但要想在获得主流认可之后,逆向朝非主流方向再上一层楼,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换成任何一名歌手,在拥有《喜帖街》这样空前的热门歌曲后,无论是考虑公司的面子,还是满足自己虚荣的野心,总会希望能继续复制自己的辉煌。《年度之歌》就是这种情理下的必然产物,还是黄伟文的词作,只不过这一次歌曲的主角不再是香港、不再是喜帖街,而是换成了谢安琪自己。只是这种在名利面前的从容心态,细究之下却依然是林夕或黄伟文那种专业式的量身打造,很文学却一点也不人性。再加上主题的限制和《喜帖街》旋律的珠玉在前,想要复制去年的成功,难!
而自从进入“环球”大家庭后,谢安琪也无可避免的投入了港乐主流制作模式的怀抱,《钟无艳》的升级版《祝英台》,就因为“中国风”,而让它显得一点都不与众不同。而《红衣天使》这样的重口味舞曲该不该出现,更会成为整张专辑的一个议论焦点。实际上这却是和上张专辑中安排了TVB歌曲《十优生》一样,都是妥协和主流的产物。
整张专辑最让人无法忍受的,还是将《喜帖街》重新填上国语词后,以《欢送会》的名义贩卖。这既不是谢安琪的国语标不标准的问题,也不是重新走上香港乐坛一曲两唱老路的问题,而是实在低估了歌迷的宽容度。将一首词作即是全曲生命的歌曲,硬生生的套上为了国语市场而写的国语词,这其实就是简单又粗暴的将谢安琪和她的《喜帖街》,都当成K歌来处理。但无论谢安琪还是《喜帖街》,她和它的出彩,却绝不是因为唱功和旋律,而是歌者的非主流视角,和作品的人文关怀。有这样一个乐坛来关怀谢安琪,你想不替谢安琪的未来担忧都不成。
不是我不相信谢安琪,而是我太相信这个乐坛改造人的能力。
文/爱地人
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