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龙《第一次》——成龙出品,Made In李宗盛

(2008-11-10 00:47:23)
标签:

音乐

唱片

乐坛

影坛

成龙

香港

功夫

李宗盛

陈淑桦

明明白白我的心

娱乐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成龙《第一次》——成龙出品,Made <wbr>In李宗盛

 

专辑:第一次

艺人:成龙

厂牌:滚石唱片

时间:1992/01

评分★★★☆

 

1984年,一部由成龙自导自演的《A计划》的推出,一时间让成龙成为香港影坛的新票房保证,而人气飙升的同时,香港娱乐圈历来的“文武双全、歌艺双栖”的艺人潜规则,也如约而至地进入了成龙的演艺生活。从此以后,一个武打明星也会唱歌的印象,开始随着《多谢你》(1984)、《Love Me》(1984)、《The Boy’s Life》(1985)、《成龙》(1986)、《香格里拉》(1986)、《无问题》(1987)等专辑的发行而流传开来,直到1989年的《Jackie》和《再见》两张专辑为止,成龙在不短不长的五年时间里,竟也以各种形式推出了十几张可以称之为唱片的东西。

比较遗憾,在这么一大坨唱片里,至今却已经没有一首歌还在流传、还在传唱。尽管由于成龙在亚洲影坛的影响力,让这些唱片都有很好的销售纪录,甚至还行销到了日本等地,但这基本就是爱屋及乌的规律在作祟,无关音乐什么事。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成龙的动作明星身份,又有谁会为这些唱片买单?而既然是一些用电影插曲、明星合唱和三流歌曲组成的专辑都能大卖,也可以想见成龙的影迷是不会在意他们偶像的唱片里究竟装的是什么的。哪怕是京剧、评弹,他们都会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就算是唱片只有一张封套,他们也会当成是限量海报那样去珍藏。

业余的嗓音加上太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确实也让成龙的歌坛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前者并不可怕,香港娱乐圈有的是让烂泥敷上墙的营销高招,有多少五音不齐的偶像,都会因为策划书的完备,最终在强行补齐四音后成就了天王盖天虎。但成龙的麻烦就在于没有一个唱片商,会主动放弃他那一身豪情斗志的英雄主义,谁都不想浪费这个标志性的形象去吃力不讨好的重塑一个很难预见会否成功的形象。所以,原本就是想从成龙身上投机的唱片商,自然就开始了他们的保守疗法,让唱歌的成龙成为演戏的成龙的附庸,前者纯粹就是后者的一种周边产品。

但当时的金牌制作人李宗盛不是这么想的。1989年为陈淑桦制作的一张《跟你说、听你说》的成功,让李宗盛第一次懂得了通过单曲与专辑策划与概念之间的整合,可以让专辑超越单曲合辑的层次而更上一层楼的大学问。而让一个民歌时代的女歌手,摇身一变成为都市女性代言人的鲜明形象,也让李宗盛膨胀出更大的野心,于是转而向成龙这个更高难度的目标。

1992年的《第一次》专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龙第一张唱片,但却是成龙第一张被量身定造的个人专辑,在这里你几乎听不到任何那个哼哼哈嘿、飞檐走壁的成龙,更多的倒是一个声线比较像成龙的新人在演绎一些“滚石”式的畅销歌曲。这可以说是外表憨厚的李宗盛用最原始的手法创造最狡猾效果的巅峰制作。从此以后,唱歌的那个成龙竟然从演戏的那个成龙身上分离出来,成为华语乐坛都市男人的代表,这种男人的特征就是纯情、率真、温柔,同时又有那么点理想之情和英雄的胸襟。

可以说,李宗盛在制作成龙专辑前,几乎全盘否定了他之前在电影界的所有成功。他并没有将这位圈中好友当成龙,反而将他当成了流行乐坛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虫。虽然这种反差的效果会让任何一个精明的投机商人抽风,因为这样搞,事实上就是放着优势资源不用,非要重起炉灶,非常的不商业、不经济。而且将一个武夫塑造成一个小男人,几乎就像是让动作巨星尼古拉斯·凯奇去唱《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一样,It’s So Crazy

但事实上是,有些商业无法撼动的规律,最终还是要由人文去重塑、去再造。李宗盛在《第一次》专辑里想要塑造的成龙,实际上野心更大,他所要瞄准的是真正流行乐坛的市场,而非那些由影迷构成的另类消费大军。因为很显然,如果还想延着电影成龙来制作他的新专辑,不仅无法在层次上突破成龙之前发行的那些末流唱片,甚至会让李宗盛的一世英名,因为沾了成龙的光而威名扫地。

在将成龙以歌坛新人的方向全新定位后,李宗盛同时也拿出了他最擅长的男性唱片制作绝活,那就是温情、豪气兼具的形象。成龙也因为这种趋向于制作人本人的个性特质,而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李宗盛的另一种化身。所以,不好意思的说一下,这张专辑表面上虽然是成龙的个人专辑,但实际上却是一张OEM专辑,是成龙贴牌李宗盛出品的专辑,品牌是成龙的,但Made却是In李宗盛的。

专辑最为成功的两首经典之作,就是分别和陈淑桦、苏慧伦合作的《明明白白我的心》与《在我生命中的第一天》,两首歌曲完全颠覆了成龙的歌路(以电影为参照的歌路),在作品里,这位总是在片场伤筋动骨的歌手,瞬间化身了多愁善感的小男人,好比是李逵干起了绣花活,但李宗盛极具流行潜质的旋律,却让歌迷很快就忽略了定位之类的理论,而安心在这两首歌曲里哼唱起来,在这里李宗盛其实用的是流行乐坛最简单的规律,让流行歌曲先流行起来再说。

在这个基础上,李宗盛又为成龙创作了具有鲜明自我风格、同时又非常适合成龙的“都市英雄风”式作品《壮志在我胸》,这种继承港式武侠剧思维的作品,在融合了现代都市的场景上,由于更加进了励志的主题,也让专辑对成龙的定位,由银幕上的英雄明确到了都市里的理想青年形象,更具体、更实感、更生活化,也让非成龙的影迷能够更容易接受这位平民英雄、小人物英雄和“真心英雄”。而陆孔生创作的《但愿花常在》,则是在《壮志在我胸》的气势上拓展的情歌,体现出成龙在感情生活里男人味的一面,听来很铿锵、很有力,简直就是掷地有声。刚泽斌的《感受》也是这张专辑的一首亮点,但实际上这首歌曲正如这张专辑一样,同样是刚泽斌式的作品,而它只要是给一个相对靠谱的男歌手演唱,就基本都能获得成功。

专辑的后半部,则基本都是凑数之作,甚至它们不出现在这张唱片里,会更提升这张唱片的经典度。听听王武雄所作的《槟榔西施》和林强谱曲的《面红红》这些歌曲的名字,你就会觉得它们适合邓丽君远适合于成龙。

由于这张专辑定位于国语市场,因此也突破了成龙早期唱片更多只限香港市场的局限性,很快就被引进到了内地,而此时也正恰逢成龙的威名在内地影坛扩大之时,两相作用下,也让这张专辑很快就成为了畅销货。但此畅销非彼畅销,这张专辑最独一无二的一点就是它并没有借成龙的电影之名行音乐之实,而完全可以独立成为一张歌手成龙的唱片,历数中港台那么多电影明星发唱片的案例,你几乎找不到类似的例子。当然,或许你会提及刘德华这个名字,不过,刘天王有明确的电影演绎风格吗?

 

/爱地人

27/10/08

aidiren@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