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庾澄庆靠近蓝调新力哥伦比亚sonycolumbia让我一次爱个够乐评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靠近
艺人:庾澄庆
厂牌:新力哥伦比亚
时间:1995/06/09
评分:★★★☆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Sony公司收购了Columbia和CBS并进军唱片业后,Sony音乐的产品就开始以它的高价和明星战略闻名于全球,而且从最初起,Sony音乐就一直贯彻着它国际化的策略,这一点尤其是在上世纪全球乐坛尚处于以语种划分歌迷群体的时代,就更显得领先于时代。进行了总部的收购及重组后,Sony音乐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也进驻潜力相当大的华语音乐市场,虽然此时它的竞争对手“宝丽金”、“华纳”等海外分支机构早已经通过十几二十年的经营,在港台甚至内地培育了各自相当稳定的歌迷群体,但Sony音乐在台湾新成立的“新力哥伦比亚音乐股份公司”却还是通过其与众不同的市场策略,在随后的十年里成为华语流行乐坛举足轻重的唱片公司,并对华语流行音乐的风格以及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庾澄庆做为“新力哥伦比亚”在台湾签约的第一位歌手,当时的他其时已经处于由盛到衰的调整期,但Sony音乐还是看重他在“蓝调”音乐上的超前一步,毕竟在当时华语歌迷还习惯把音乐按节奏快慢分成快歌和慢歌两种风格的时代,像他这样一位已经将黑人音乐和中文歌词糅捏得比较熟练的创作唱将,正是竭力想用国际化方式改造华语流行音乐市场的Sony公司最为看重的,因为在当时的欧美地区,以Mariah Carey和Whitney Houston为首的黑人音乐军团正初露曙光,且一路飙红地占据了国际流行音乐市场的半壁江山。
《靠近》是庾澄庆加盟“新力哥伦比亚”之后的第一张专辑,也是Sony音乐对华语流行音乐进行R&B改造最声势浩大的第一堂课。如果你对现在满城皆大舌头的乐坛格局感到相当满意,请记得一定要对这张专辑投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注目礼;如果你恨如今泛滥成灾的R&B祸害,也请你一定要把这张唱片铭记于胸。
专辑在文字立意上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标新立异和划时代的意义,它主要的意义还是体现于它在黑人音乐的运用上,相对华语同行的领先半步,虽然对于自始至终都没断了与欧美乐坛联系的乐迷来讲,这张专辑的编曲和演绎同样也是如温吞水般平平淡淡,Fusion缺乏新颖的即兴,情歌虽然写得雅致,却也因为旋律上的相对晦涩而谈不上什么精彩。但就是这半步却揭示出了Sony音乐此后十年的华语音乐市场战略,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在吸收庾澄庆不能用色相去占领市场的教训后,迅速用王力宏和李玟这样的红男绿女去填补空白,而这两位偶像歌手的背后却依然还是当年由庾澄庆一手开创的华语黑人音乐。
从歌者的角度来讲,《靠近》专辑倒是庾澄庆音乐生涯的一道分水岭。首先是他的音乐变得更为内敛、更注重情绪后过滤的渲染,少了《让我一次爱个够》或《改变所有的错》时期的直来直去和年少轻狂,而多了《靠近》一曲里从容的转音炫技和《梦游涂鸦街》对音乐轻度的把握。另一方面,这张唱片也非常明显地露出庾澄庆当时在音乐创作上已经走入了瓶颈。当年轻时一泄千里的激情消失怠尽后,用中文歌词来卡拉OK缺少革新性的舶来音乐这种形式也逐渐开始变得无趣,尤其是当视野的狭促所导致的创作过程出现主题盲点时,庚澄庆也终于只能在无话找话和无病呻吟的喧嚣中留给人一种江郎才尽的感慨。虽然《让自己High》听起来还是热情洋溢,可是天知道庚澄庆在演绎此曲时,是不是还能找到第一次唱《快乐颂》时的激情,毕竟再好的东西只要经过第二次的品味,多少都会衰减掉部分的原味。
至少从现在来看,《靠近》算是庾澄庆最后一张有点意思的唱片,虽然华语蓝调音乐早已经风风火火好几年,但健忘的歌迷似乎却早已经忘记了庾澄庆和杜德伟这样的蓝调音乐引路功臣。如果不是因为庾澄庆见风使舵地跟着小燕姐去玩《超级星期天》,并成功地转行成为了一个娱乐主持人,也许他想三天两头靠《蛋炒饭》这样三不靠谱却又和《双截棍》有沾点小边之嫌的歌曲用以维持生计的话,那么华语乐坛也将从此再多一个“晚节不保”的英雄人物。
文/爱地人
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