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地人
爱地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369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ob Dylan《Blonde on Blonde》—摇滚史首张双唱片

(2008-05-20 19:29:52)
标签:

bob

dylan

blonde

on

格林威治

鲍比

迪伦

乐评

爱地人

娱乐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Bob <wbr>Dylan《Blonde <wbr>on <wbr>Blonde》—摇滚史首张双唱片

 

 

专辑:Blonde on Blonde

艺人:Bob Dylan

厂牌:Columbia

时间:1966/05/16

评分:★★★★

 

四、五十钟的唱片载体到底算不算长?对于音乐庸才或者说只是把音乐当成致富捷径的人来讲,也许Singles或者EPs才算是最合适的,而对于那些灵感四溢、创作力旺盛(或某一阶段特别亢奋)的音乐人来讲,世俗的限制显然尤如桎梏,于是他们总是会用自己的办法去超越。在摇滚乐不到百年的历史上,就多次出现以双唱片的形式来突破这种人为时间限制,而能让自己某一阶段的音乐概念得以更完整展现的事例。这其中,直到今天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专辑同样为数不少,如The Beatles的《White》和Guns N’ Roses的《Use Your Illusion》。而其实,真正在摇滚乐坛突破一小时限制,将一张专辑分成两张来发行的,还是Bob Dylan1966年发行的《Blonde on Blonde》。

摇滚死Fans大都不会错过《Blonde on Blonde》这张专辑,哪怕从来没有听过这张专辑,也会从乐评的裙角和众多“摇滚圣经”的纸缝间读到过它的伟大,不过,它曾经创造过摇滚乐史上第一张双唱片的光荣历史的事情却还是知者寥寥,原因就在于它七十三分钟的长度虽然必须用两种LP的媒质去容纳,但换到了数码时代,一张CD唱片却已经可以轻松将它装下,也因此,当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于美国再版时,封面上也被特意标注了“2-Record Set On 1 Compact Disc”的字符。但不管如何、不管是一张载体还是两张载体,有一点都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Blonde on Blonde》除了双唱片的概念之外,即使在音乐上,它也完全担当地起伟大这个形容词。

历史上对于Bob Dylan大致轮廓的形容,总是会局限在民谣歌手这个定义上,如果还要在这个定义上加上一种思想界定,那就是抗议民谣歌手,如果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加上一种音乐的延伸定义,那就是抗议民谣摇滚歌手,这一切只能怪Bob Dylan的博学多才和“性情不定”。的确,从1962年出版同名专辑后的两年多时间来,Bob Dylan一直是以一位民谣歌手的形象示人的,而他东摇西晃的声音和嬉笑怒骂皆成音乐的演唱风格,虽然并不能算是“格林威治村”民谣歌手的典型案例,但至少可以折射出这个美国著名民谣村的许多精髓的气质,可以说当时 “格林威治”民谣歌手所拥有的最精华的成份,Bob Dylan全都有,而Bob Dylan所拥有的特点,却又是其他“格林威治”民歌手所不具备的。也是,谁让他是Bob Dylan呢!

不过,到了1965年,这位爱“折腾”的老兄,却又来了一个90度的中度转弯,推出一张一面是民谣一面是摇滚的《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虽然专辑的摇滚部分,只不过是摇滚乐稚形的电声布鲁斯,但却无疑为现代民谣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新方向。而之后他在新港民歌节的现场将民谣彻底通电的举动,以及随后发行的《Highway 62 Revisited》,更是进一步催化了“格林威治村”全体村民的一致通电,并让已经开始陷入瓶颈的美国民谣音乐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战场,并促使其最终成功进入商业市场。

做为这两张专辑的续篇,《Blonde on Blonde》不仅没有因为前两张专辑,尤其是《Highway 62 Revisited》几乎无法超越的高度而显示出Bob Dylan的江郎才尽。相反,它除了在《I Want You》、《Just Like A Woman》和《Visions of Johanna》这样的作品延续着Bob Dylan特有的诗意才情外,更出现了《Rainy Day Women Nos 12&35》这样的恶搞经典。这首作品除了拥有一个Bob Dylan式的古怪又难知其意的歌名外,更在演奏上来了一次大反串,钢琴师Al Cooper敲起了铃鼓,吉它手Chailie McCoy则吹起了小号,更在录音前的半小时,临时叫来一个乐手来吹改装过的长号,在形式军乐的节奏中,你至今还可以听到歌曲里洋溢着的恶笑和嬉闹,这也许就是Bob Dylan从来不把录音室当录音室,而只是一个民歌餐厅或演出现场的典型案例。

专辑的录音依然延续着当时Bob Dylan的工作方式,只在进棚之前完成一个大致的草稿,而一切全然由开始录音时才即兴创造,有人也许可以凭借着这一点,为Bob Dylan的伟大之上再加上伟大的一笔,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与他合作的那些纳什维尔职业棚虫们,除了默契一种解释之外,如果没有同样天才的即兴创造力,相信《Blonde on Blonde》里那些田纳西民歌加根源布鲁斯的音乐绝对不会那么好听。这也说明了音乐里技术与思想的关系,音乐不仅要有思想,更要有技术,当然如果你的脑筋可以转弯,也可以从反向把这句话加深理解成,如果只有技术而没有思想,那么音乐就会像这张专辑一样,去除Bob Dylan的歌声与词作就会韵味和意义全无。

在这张唱片推出后的两个多月,Bob Dylan差点因为一场车祸而命归黄泉,而复出后的他又凭借着《John Wesley Harding》和《Nashvile Skyline》两张专辑而再度冲进了乡村民谣领域,于是《Blonde on Blonde》也成为了Bob Dylan音乐生涯第一阶段的最经典绝唱而永远被乐迷封存。

 

/爱地人

03/05/06

aidiren@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