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地人谭咏麟爱的根源校长谭校长翻唱李克勤演奏厅陈辉阳娱乐 |
分类: 乐以载道——音乐的、耳朵的 |
专辑:爱的根源(重新现场演绎)
艺人:谭咏麟
厂牌:环球唱片
时间:2008/02/05
评分:★★★☆
虽然这张《爱的根源》只是一张翻唱专辑,但翻唱两字却丝毫减损不了这张专辑本身的意义。与其他歌手多是选择或前辈或同行或偶像的作品进行重新演绎不同,谭咏麟这次是实实在在用一张唱片来向自己致敬。当然,要说一位有资历的歌手,以不同的形式翻唱自己曾经的经典作品,倒也不少见,诸如姜育恒、蔡琴、齐秦等歌手,都发过这类纪念自己的专辑,但这张专辑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校长将24年前发行的专辑原封不动的拿来,并严格按照24年前的顺序一曲不改(包括顺序)的重新复印了一回。这种做法,不仅要求这张专辑的歌曲必须首首经典,更要求这张唱片能够在一个时代脱颖而出,也就是说要达到碟中碟的高度,才有资格来被这么复一次,要不然,谁买你账?
《爱的根源》这张专辑,就校长本人而言,是其个人音乐生涯最为辉煌的“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得奖最多和销量最高的一部,其40万张的销量,在当时更是让几乎十个香港人手中就拥有一张唱片,而且它也被谭咏麟歌迷公认为校长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张专辑。同时,《爱的根源》这张专辑不仅是谭咏麟发迹的根源,更是香港乐坛黄金十年的根源,慢歌就深情典雅、快歌就铿锵有力的模式,也在告别泰迪罗宾、许冠杰、“温拿”以及早期谭咏麟那种广东音乐+鬼马风格的流行音乐本地化探索之后,以更成熟的姿态重新定位了香港乐坛主流风格的基石。而更接近普通话的新粤语词作风格,亦是在一改以往用市井俚语表达词意的传统后,起到间接促进了粤语歌曲更多辐射到粤语以外地区的作用。
此次2008年的重新演绎版,为了将这段历史更好的呈现,甚至让谭校长在24年后重新立于当年于山顶广场拍摄封面的旧址,同样的白色礼服,相似的站姿,唯一不同的只有山下更显璀璨、华丽、现代的城市建筑。很明显,制作人比我等就乐谈乐的眼光显然要放得更远,他们更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经典重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专辑的录制方面,显然倒是李克勤咸鱼翻身的“演奏厅”系列,给了其“恩师”谭咏麟以灵感,于是录音室最终被搬进了屯门大会堂,而给予校长的则只有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可以干什么?可以干出什么?最终谭咏麟做到的就是用两个小时,把歌迷唱回了1984年。
专辑的监制倒是从关维麟变成了陈辉阳,后者当年同样是校长万千粉丝中的追随者,但不要奢望擅长用Big Band营造华丽舞台效果的他,能够将老字号的谭咏麟重塑成英俊小生。可以说《爱的根源》做为一张经典专辑,其经典之处同样也符合了一条另类的原则,那就是经典的难以改造性。《酒红色的心》里的失真吉它Solo、《触电舞》里的Funk节奏、《爱的根源》前奏弦乐与钢琴的交替出现,这一切的一切,就如同《谁可改变》这首歌名和其广东乐韵一样无法改变。尽管从擦新旧作的角度来讲,陈辉阳也尝试了用大量的广东民乐和丝竹融入原作的编曲中,但这毕竟只是点缀,除了让音乐听起来更丰满一点,丝毫起不到改变原作印象的作用,在这里,陈辉阳成不了主角倒也是好事,因为真正的主角只能是校长本人。
在演绎方面,还是让人禁不住有小小的失望。原本想听到的那种越沉越香的音色,但最终呈现出的却只是校长在音色方面的松散和混浊,尤其是其招牌的磁力,更是在24年后烟消云散,这也让整张专辑原本应该做为主角的声乐部分的不突出,从而影响到了这些经典旧作的杀伤力。看起来,谭咏麟这几年人在歌坛、心在娱乐的过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也让他的歌艺不进反退,最终让这张试图重新擦新的翻唱专辑,不得已的保留了岁月风霜筑造的皱纹和老迈。
但《爱的根源》却依然是谭咏麟近十年最让人心动的一张专辑,因为它准确的为新世纪的校长进行了重新的音乐位置调校,让他从发片如发作业那样的尴尬中全身而退,再次站在真正80年代香港超级巨星的位置来指点江山、启发回忆。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歌曲的感情和对那个时代的熟悉,也更容易让他至少全新进入角色,更好的为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生人服务,再加上少部分四十年代的生人(主要在香港)和少部分八十年代的生人(主要在内地),因为这其实才是校长歌迷的真正根源。而当根源遇上根源,音乐也就越容易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
文/爱地人
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