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命名之争

标签:
河北解放马踏飞燕名称争议铜奔马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郭沫若杂谈 |
1969年10月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了一件铜奔马,以其简洁的造型、生动的姿态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蜚声海内外。中国每年都有重大考古发现,其中不乏文物精品,为什么一匹高不过34.5厘米,身长45厘米的铜奔马会如此吸引人?从外形来看,马的体态矫健,别具风姿。它昂首嘶鸣,尾巴扬起,头微微向左偏,三足腾空,离开地面,右后蹄落在一只鸟的背上。当鸟张开翅膀正要飞的一瞬间,马已经腾空而过,其速度之快,力量之神奇,超过了鸟,以致令鸟惊奇地回过头来观望。
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尤其是西汉时期,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反击匈奴入侵,维护北部和西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马的形象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中,但最令人赞叹的就是这件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对于这件“铜奔马”的命名,学术界长期以来却有着较大的争议,有“铜奔马”、“马踏飞燕”、“马踏龙雀”、“飞燕骝”、“天马”、“马神——天驷”。最后定为叫“马踏飞燕”,并成了中国旅游的一个标志。其实那这个“铜奔马”来做旅游标志,外国人对此却匪夷所思,不知道这匹马和中国的旅游到底有什么关系。看不出来头的不仅有外国人,中国人也对这个标志的使用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都是后话,我们先来说说这几个名称的理由吧。
一、“铜奔马”说。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二、“马踏飞燕”说。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
三、“马踏龙雀”说。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四、“飞燕骝”说。最近有资深学者提出“飞燕骝”这个名字,无论从构词方式之严谨、还是切意之准确无一不符合汉代的特点,堪称迄今为止“马踏飞燕”这座著名的青铜雕最贴切的名字。
五、“天马”说。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
六、“马神——天驷”说。“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
应该说,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得通,但迄今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我想它的名称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精神。“铜奔马”的造型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资料及图片由甘肃省博物馆提供,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