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皇帝最多的人建造了鹳雀楼

(2009-08-16 21:01:47)
标签:

河北解放

鹳雀楼

宇文护

杀皇帝最多

王之涣

更上一层楼

蒲州

永济

杂谈

杀皇帝最多的人建造了鹳雀楼

    现在耸立于山西永济市黄河边的鹳雀楼,高台重檐,气势恢宏!早在盛唐时期,她就以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

这座新建的鹳雀楼,是一座四檐三层高台式层楼。它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仿唐建筑。十分雄伟壮观,楼体总高73.9米,从外面看,三层楼结构清晰可见,然而进入楼内却发现,他暗藏九层。每层都有宽敞的回廊。今天的鹳雀楼,试图用宏伟的姿态去恢复人们记忆中那古老的形象,但今楼非古楼,王之涣登临的那座鹳雀楼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古鹳雀楼所承载的历史、人文、精神,却永远的定格在后人的心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不仅中国的小学生人人都能吟诵,而且早已传播到海外,日本汉语课本精选的五首唐诗,将《登鹳雀楼》列在首篇。可见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早已穿越历史、穿越疆界,不分民族和国家,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诗因楼而做,楼因诗而闻名。鹳雀楼因有王之涣的深情吟唱,而使它在盛唐时期的众多楼宇中卓然不群。杀皇帝最多的人建造了鹳雀楼

永济故称蒲坂,北周时期,蒲坂改称蒲州。它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区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地带。司马迁在《史记》里称这里为“天下之中”。后人对屹立蒲州的古鹳雀楼的记忆,主要依靠一些千古传颂的诗歌。而诗人则以夸张的手法抒怀写诗,描绘了他们心目中鹳雀楼的高峻雄伟和山川的仰望。

关于鹳雀楼的建造者,唐代李翰在《河中鹳雀楼集序》中提到了鹳雀楼有北周的宇文护建造。“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河流。二百余载”在《蒲州府志》中也有鹳雀楼是由北周的宇文护所建造的文字记载。

宇文护是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杀过皇帝的不在少数,但这些人大都只杀过一个皇帝,而南北朝时期的权臣宇文护却在短短的三年内,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堪称是杀皇帝最多的人。

宇文护,字萨保,鲜卑族人,他从小追随叔叔宇文泰,很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官拜骠骑大将军爵封中山公。宇文泰临死前立子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因为自己的儿子还小,于是他委托侄儿宇文护执掌政权。 杀皇帝最多的人建造了鹳雀楼

公元557年,宇文护掌权后不到两个月,就逼傀儡皇帝元廓禅让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不久就杀死了元廓),这样就最后灭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就任大冢宰(宰相),继续执掌朝廷大权,“百官总己以听之”。宇文觉年纪虽小,性格却很坚毅刚决,他很不满意宇文护的专横跋扈。同时,朝中另有一批大臣也看不惯宇文护的作为,认为“军国之政,当归天子,何得犹在权门!”他们一起鼓励宇文觉除掉宇文护。谁知他们的阴谋还来不及实施,就有人向宇文护告密了。于是宇文护先下手杀掉了宇文觉。 

除掉宇文觉以后,宇文护又立宇文毓当了皇帝,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毓,史书说他:“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 然而宇文毓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宇文护曾经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这样一来,宇文护害怕了。他买通了主管皇宫中饮食事务的一个官员,在皇帝的食物里暗中下了毒药,毒死了宇文毓。这是公元560年的事情,宇文毓在位不过两年半。 

这样,宇文护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一共杀了三个皇帝,成为真正的屠龙高手。而他建造鹳雀楼是什么目的呢?

宇文护时期,蒲州城在北周和北齐的战争中,处于一个前哨位置。从《河中鹳雀楼集序》里“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可以看出,当时这里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建造鹳雀楼可以“旁窥秦寨,俯视舜城”。按照我们的推测,鹳雀楼应当是一个军事瞭望台。杀皇帝最多的人建造了鹳雀楼

如果仅仅是为了军事瞭望之用,为何要大兴土木,建造得这样高大雄伟呢?据史料记载,蒲州城的城体就是建造于宇文护时代,当时,北齐政权为了和北周政权争取和平,公元557年前,北齐政权在太原羁押了宇文护的母亲和周武帝的姑母,这让宇文护耿耿于怀。为了将北齐彻底赶出境地,宇文护决定联合突厥,大举伐齐。齐武成帝害怕,于是归还了周武帝的姑母,以换取暂时的和平。宇文护的母亲却仍然被羁押在太原。齐武成帝让宇文护的母亲写了封家书并附上宇文护小时候穿过的衣服,一并传递给了宇文护。家书写的非常痛切,饱含了思念儿子的感情。宇文护接到母亲的家书后,悲切痛心,不能自已,当下给母亲回了一封信,表示非常思念母亲。

尽管宇文护是鲜卑族,但他也有一些儒家的思想的烙印。母子之情在两个国家的战争缝隙中显得那样真挚、凄切。之后,母子之间一直多有书信往来,鹳雀楼位于蒲州城西南,正是前往太原的起始之点。宇文护在此建造高大雄伟的鹳雀楼,是不是可以凭栏眺望,以寄思母之情呢?

宇文护建造鹳雀楼的真正目的,没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或许是为了军事瞭望,或许寄托母子之情,或许两者兼而有之。不管是什么目的,宇文护留下的是引发后人无限遐想和追思的历史名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