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探险”还是“冒险”?
事件回放:
2009年7月11日16时左右,重庆自助游团队35名驴友(自助旅游者)在穿越重庆万州潭獐峡时突遇山洪,截至16日下午,已造成17人遇难,2人失踪,另外16人获救。

重庆驴友遇难事件的发生,使旅游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驴友、遇难”关键词,就会得到多达13万多条的相关网页。杭州、广州、南宁、四川等事发地点遍布全国。据驴友的不完全统计,滑坠和溺水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死亡人数每年都多达几十人,2006年,一支自助旅游队在穿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附近的库不及沙漠过程中,一名女性驴友因为中暑引发心脏病而导致死亡,年仅27岁;2007年,广西南宁市13名驴友相邀去郊县森林公园旅游,不料在夜晚露宿时山洪爆发,一名女孩被洪水冲走身亡;2008年北京女驴友娄莹在成功登上慕士塔格峰后猝死。
面对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的反思:这些户外运动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是探险还是冒险?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柳林黄河三峡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兴、湖北省三国赤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亮、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赵鹏、以及部分驴友,就旅游安全问题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景区观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李亮 湖北三国赤壁景区董事长
对于7月11日的事件,我听到后首先感到非常震惊;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逝去,不是死于战争,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轻率和不经意间。这无论是对家庭、社会都是一个莫大的悲剧,同时也对旅游景区、旅游者敲响了一次沉痛的警钟。
这次事件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召开了会议,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以此次事件作为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以人为本”,安全是“旅游生命线”的思想观念要深入人心,并不断完善景区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旅游安全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层层落实,互相监督,严格把关。真正做到了:安全管理制度化,旅游服务标准化,从而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们三国赤壁古战场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紧依长江,环境优越,交通便捷,文物荟萃,山水辉映,风景优美。加之“赤壁之战”名扬天下。景区面积大,游客量大,安全工作任务重,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从这次事件中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无小事,消除安全隐患要做到事无巨细,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游客本身更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一些探险、漂流等安全隐患多的项目,更要慎重分析研判后才能做出决定。最好挑选比较正规的景区、景点而不要盲目地寻求刺激,随便去一些没有安全保证的地方。
到景区游览要听从景区管理人员的安排,随时注意景区设立的安全警示标识,不要到景区划定的安全游览线以外去玩。尚未开发的景区中,安全隐患多,游客并不能判断其危险性,因此这样的探险活动应当考虑其后果后谨慎为之。
其实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一失足就可能成为千古恨。但是我们只要珍爱生命,科学对待,加强防范,趋利避害,就一定会在旅游活动中玩得安全、玩得开心、玩得有声有色有趣味,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失去生命,乐趣何来?
——刘继兴 山西柳林黄河三峡景区董事长
从重庆市万州区“潭章峡景区”突发山洪游客遇难的事件来看,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也是刻不容缓的。旅游的安全,景区和旅行社是一个方面,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识更是至关重要。在此呼吁全社会走来行动起来,旅游安全从我做起,且不要为了玩,无视自身的生命。安全的各种隐患都消除了,旅游就会回到其本来的意义:轻松、开心、长见识、怡性情。
重庆事件中35名“驴友”系网友自发组织的自助游,没有经过潭獐峡景区入口购票进入,由当地村民带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此前,当地村民曾提醒他们,前往的区域还没有对游客开放,马上要下暴雨,河水上涨特别快,很危险,并劝说他们不要去。但35名“驴友”仍然决定继续前行。
保持对生命应有的敬畏,对于我们自己,对于家人,对于社会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人存活在社会秩序中的一种必需品。而获得这种必需品的唯一途径是相信科学,相信规律,毕竟,面对大自然的凶险,我们单个的躯体太过于脆弱。
未开发景点在设施上还不具备安全性,所以盲目到未开发的野外景点探险,给自身的安全加上了筹码,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并不是只有未开发的景点里探险才会刺激,其实正规的景点里也能体验到探险的刺激,探险是基于自身安全的情况才是一种乐趣,否则,失去了生命,乐趣从何而来?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安全生产”的定义是:“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由于我们的主打项目是黄河旅游,所以安全工作尤为重要。我们景区是水上旅游,在当地属于海事局管理。对安全管理的尤其严格,所有的船长和水手都是持证上岗,并且每年一考核,一年内多次检查,要求安全注意事项都在景区醒目位置上墙公布,景区内建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指挥部,分别责任到人。每到五一国庆等旅游旺季,海事局专门派人在景区蹲点,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专家观点:
网络自发组织自助游,太过草率 
——赵鹏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包括这次重庆驴友事件在内的自助游事故里,绝大多是驴友穿越未开发的野外景区时发生的,而野外生存技巧、装备不专业、对危险性估计不足都是导致悲剧的原因,而网络自发组织旅游,太过草率,组织者对队员的各种状况一无所知,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也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旅游安全问题,政府机关及旅游景区主要从四方面来保障旅游安全:一是旅游预报,即预报某一景点的游客量等引导游客分流;二是建立责任制,每一个市、区旅游局都有一个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旅游安全问题;三是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应对;四是检查,由旅游局、安监局等联合进行检查。
无论是探险,还是冒险,重庆事件里通过这种网络自发组织的旅行活动,人们都会思考这样个问题,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召集人或者说领队该负什么责任?驴友本身该承担什么责任?
在这次遇难事件中,组织者收取了费用,换句话来说,他获取了相应的收益,因此活动的组织者负有主要责任。
而作为活动参与者的普通驴友,在活动过程中,具有预见风险的能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也负有相应的次要责任。如果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出发前签定了免责协议,单这种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因为这种免责协议有一个基本前提:是在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他的权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提下,这种免责协议才应该予以成立。由于组织者本身收取了费用,这种免责条款就是对自己义务的一种不恰当免除。因此即使事发前签订了免责协议,也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对很多人来说,此次事件不仅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也是一个有力的警醒。所以涉及到户外探险旅行的驴友,除了要到正规的景区,还要事先和组织者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尽可能的找专业的具有野外探险业务资质的公司,避免在网络上盲目发帖,草率组织旅游,也是对自己安全的一种负责态度。
驴友支招:
对于野外活动遇到的突发事故,部分驴友也谈了他们在户外旅游时的一些经验,以告诫那些即将去野外旅游的驴友们,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暴雨山洪:防雷击,高避洪
——艾先生(38岁)公务员
暴雨是夏季出游最容易遇到的灾害天气之一。暴雨一般会夹杂着雷电,在雷雨中遭雷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天有不测风云,进入夏季,雷雨时常突如其来,雷电交加之时,还是应小心防范。
雷雨降临时,要立即停下来,不要来回走动,不要在大树下、大石头下、悬崖下或山洞口躲避雷雨,不要骑车或骑马,更不要放风筝,雨中放风筝会引雷击身。同时,还要远离金属物体。
暴雨来临时最容易爆发山洪和泥石流,从而带来无法预料的灾害。大量降雨就会带来河水上涨。这时,驴友们应该及时向高处转移或找路返回。需要涉水过河时,应先由会游泳者系上安全绳,探河水深度、河床是否结实;试探者游到对岸,其他人再行涉水,有数人时,可两三人相互挽着手一起过河。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更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同时与外界联系,寻求救援。
蛇蜂袭击:药常备、学自救
——贾先生(46岁)装饰公司总经理
户外运动时,遭遇蛇、山蜂、蚂蟥等攻击、叮咬的现象较为常见。特别是北方的夏季,正是蛇出没的季节,也是蚂蟥等虫类生长繁衍的季节,因此往背包里装入蛇药、虫药非常有必要,有时甚至会成为救命药。一旦被毒蛇咬伤,就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不过在口吸时应随时漱口,若口腔有破口或龋齿应分外小心。如被昆虫叮咬或蜇伤,应用凉水冷敷,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进行户外运动时,最好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同时在裸露处涂抹防蚊剂等,这些药散发出的味道,会减少被蚂蟥、蚊虫、山蜂等攻击的危险。在行进途中遇到蛇,最好不要去招惹它,这样,大家可能会相安无事地各自走开。

迷路支招:高科技、土办法
——王小姐(25岁)企业管理
迷路是造成险情的主要原因。学会在野外辨别方向,是一名驴友必备的基本功。如果有条件,出行时可以带上GPS、指南针等现代工具,如果没有这些装备,就得学着用土法辨别方向了。比如,可以找到一个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而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在发现迷路后应及时寻求外界的帮助,不要等到精疲力竭资源耗尽才求救。求救时要向救援人员描述你的大概位置、行进路线、可以看见的标志物、目前的身体状况、携带的物品情况、联系方式或信号约定等情况,尽量减少活动,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