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就不能淋点雨?
(2013-05-30 17:41:17)
标签:
教育规律人人德育教育活动余分钟教育 |
分类: 教长育短 |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就不能淋点雨?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洛阳老城区(昨天)举办了全区性的阳光体育队列展示暨表彰活动。活动原本安排四个小时,不料半中间下了十分钟雨,有两个节目展示活动只好在小雨中进行,历时10余分钟,随后雨停,所有活动即提前到10:10结束。就这么点事,却被许多媒体报道和转载,老城区教育局只好就自己“对天气因素考虑不周,致使参加活动的师生淋了雨特致以歉意”。
学生在学校,除了接受智育,还有德育和体育等。庆祝儿童节阳光体育队列展示,本来就是德智体等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展示”,而且还牵扯到全区——那是多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啊,有可能说停就停,说取消就取消吗?更何况,只是冒点“小雨”,对学生的身体有那么大的影响吗?就算有影响,把它跟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一比,跟那么大的德智体教育一比,又能算多少呢?我们年长一点的,可能都会有记忆,过去我们念书的时候,学校还鼓励我们要勇于顶风冒雨呢。现在的教育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现在的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关爱学生,是肯定要的,这是人文进步的必然。如果是那种曾出现过的“学生在淋雨,老师在撑伞”,也是肯定不行的。至于“把天气因素考虑周到”来,更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天气问题考虑得欠周到,也不能任由一些外行们动不动就高举起人文的幌子,然后把教育当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我们不是鼓励教育不要关爱学生,我们只是提醒大家,评判教育活动,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地进行,一定要从教育活动本身的利弊得失和教育规律来考量,千万不要瞎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