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谢:本博“鲜花盛开的教育”诚征精彩教育事例素材,各博友如有自己得意的教育做法和事例,或者知道别人(甚至是新闻)里的好做法,烦请把素材提供给我,本人非常感谢,也荣幸之致。
有人文,校长写诗悼念学生
让我轻握你冰凉的小手吧
想握住你正在享受的童年
和将要降临一生的幸福
轻握你冰凉的小手
听你窃窃的手语
听手语里传来的阵阵泣诉和祈祷
……
这是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李庆明写的诗,题目叫《让我轻握你冷凉的小手——悼陈玲同学》。原来,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九(6)班的陈玲同学于10月16日因车祸不幸遇难,李庆明校长在医院亲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年少远走,因而拿起了饱含悲痛的笔,并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后的时间为陈玲同学举行了简短的追悼会。读了这个消息,伤感之余,又生发出一丝安慰:这个李校长真是性情中人啊,他的诗也写得不错,陈玲同学已经读不到李校长的诗了,但她的同学都能读到李校长的诗,都能从李校长的诗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无奈,得到注意交通安全的真切的警示。
一个校长,管理着几百号老师和几千个学生,却能有这份人文情怀,真是难能可贵。尤其是在目前这种以分数看办学的时代,李校长能够敏锐地发现人文情怀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能够用诗这种形式四两拨千钧地教育感染学生,而不是习惯了的成套的形式和说教,真可谓我们教育的一件幸事。
其实,我一直都有一种莫明的感觉——若干年前开始,我们这个社会就在越来越不相信人文,一些写诗写文的、搞艺术的,甚至当老师的,在大家的感觉里都“有点怪”,“有点异类”,“有点不好玩”,以至于不少搞文的人,常常不敢在人前大胆表露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更不敢跟人说自己爱画爱写(当然,也有一些人总是对自己的文功大吹大擂,这确实是“怪”文人,他们遭来白眼是活该的,他们迂腐可笑,无知可鄙)。说实在,社会对文人的这种心态,和这么多年来片面重视物质生产而忽视精神文化是有一定关系的,当然也还有很多其它原因。我曾在一个机关工作,因我搞的是
“文艺工作”,来我办公室的当然是文艺界的朋友。一次,我和几个政府干部谈天,一干部问道:“怎么样?工作好玩吗?特别是来找你的那些人好玩吗?”另一干部补充道:“到你办公室的都是些九流三教的人,怪模怪样的,有什么好玩?”我听了很不是滋味,也加深了对“文人”社会生存环境的认识。因此,若干年来,心智还不成熟的我,一直羞于被人知道自己业余时有写一点“豆腐块”,每次在哪发了一篇小文,就悄无声息地收起来,当然,如今的我已经看透了,为自己而生活,没必要怕烫开水!或许,我过去见过太多轻视文人的场面,再或是自以为是地认为真正的文人应该融入大众中成为非文人,加上自已也还没有够格称为文人,于是迷失了自我。而另外,我也没认识到,在实际的社会,还是有不少人文空间的,比如这个李校长,他就可以把自己的人文色彩渲染出来,并且渲染得很到位,并且引发了社会的赞誉。当然,这或许也同最近这几年日渐看好的人文苗头有关?前一阵子,有新闻说,某某级别的领导层中,有文科背景的渐渐多起来了,果真这样,无疑不是坏事,也体现了社会心智的拨乱反正。这实际上从今年的一些事件中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成都郊县某中学有一高三学生偶然失足拿了同学的手机,根据今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新修改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懊悔不迭的他终被免于起诉,并得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四川彭州有一聪明过人的学生,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可因好奇而私造枪枝的犯罪事实使他被判了缓刑,但法院启动了“少年犯污点不入档试行方案”,该认错态度极好的学生明年的大学梦将不受影响……
如此看来,社会将比前些年越来越人文这应该是必然的了,这肯定是我们教育的幸事,因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务必成为一个文人——有文化的人,有人文情怀的人。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一所有人文涵养的学校,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才。我坚信,有了人文,感情才会亲密,有了亲密,事业才会健康,有了健康,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理当要为社会做出一点示范,李校长写诗悼念车祸身亡学生,事虽然很小很小,但一定是一个好例子。
(http://wuxizazhi.cnki.net/Magazine/ZHJY20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