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飓教育吧
罗飓教育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015
  • 关注人气:8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遏制年文化消失中政府要有所作为

(2007-01-24 14:25:29)
分类: 散文

在遏制年文化消失中政府要有所作为

前天,是腊月初三(对不起,我开始使用农历了),我写了《春节申遗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吗》一文,有个匿名“寻”的网友在我的网页上发表了很好的评论:

“对于传统节日的问题,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主要还是政府导向的问题。不知大家有留意没有,我们的大多数法定假都是带政治性质的,例如五一啦,国庆啦,甚至连三八,女士们也有半天的假期,但又看一下传统的节日,重阳,清明,甚至中秋,等等,都没有列入政府规定的法定假期,试想此类传统节日,既没有商家的炒作,又没有政府的支持,又怎能不衰落呢.我本人有在国企,外企,台港资公司都工作过,外企有放圣诞假期,而港资公司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放假,就是冬至也提前两小时下班,但在国企干时,就只会放规定的法定假,有时我在想,难怪有些外国人说,要看中国的古文化,在香港,韩国或者台湾,甚至日本,都比中国大陆保留得要完整,我听到了都感到惭愧,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消失了,我想我们的政府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政府是有保护本土传统文化的义务,我们前期的政府已经走了太多的弯路,很多已经消失的东西已经无法回头,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的政府在提倡以人为本,对传统文化也重视得多,我们将拭目以待,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复兴的一天。”

“寻”的话说到了点子上,补充了我前文中没有说透的问题,我是赞成的——我们现在确实存在着传统节日“既没有商家的炒作,又没有政府的支持”现象,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对洋节日的日益熟悉和认同,而这种节日态度转变的背后,是中国人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远离和背叛,这种远离和背叛并不是有意识的,是庸碌和麻木中的人们不自觉地“随了大流”而导致的。

由此,我想到一件事。那天我回乡下老家,嫂子问侄儿今天几号了,侄儿说忘了,嫂子便从上个墟推算起,说共过了三天,于是得出了那天的日期,当然是公历的。但随后,侄儿从外面回来,问嫂子:“妈,有人今天做浆果吃,今天是什么日子呀?”嫂子就去邻家老者那里借了本“农历通书”,才明白那天是九九重阳节。你看看,是我们百姓不愿记住农历吗?不是呀,是现行的公历(过去也有人称是西历)占领了我们的生活。重阳节忘记没关系,但墟日不能忘记,因为墟日可以到街上进行许多的经济和人情往来呀。

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农历,现在只剩农村里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在用了。本来,如果仅仅是日历的不同也罢,但这日历牵扯着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优秀文化和文明。使用农历,不仅是关系到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的问题,中国的农历是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参考书,有很强的农业气象预报功能,对中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提示作用,现在却只几个民间老人才使用,岂不是大大的资源浪费?

所以说,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文化并不真的全是“强势文化”,从日历上看,西历并不见得强过农历,而和日历紧密联系的节日文化,虽然是中西各有千秋,但我们是中国人,总不能因为日历问题把自己的节日也改了吧?

    所以,我们要重新树立自己的文化信心,从目前的情况下,却需要拿出一些实际的行动。而实际行动的关键,就是政府的有效引导,毕竟这样一个关系到全民文化的问题,不是有几个人呼吁一下就能够解决的。政府要有效引导也不太难,就是要首先反思一下我们的历法政策,政府这方面理顺了,社会的节日文化风气也会改变,至于那些生意人,无非是墙头草,也马上会转向吹捧传统节日的。这样,我们的春节,别人也就“抢”不走,申遗不申遗,也就没多大关系了。
   
    附上丁亥年日历表,大家看看这是不是可以起到振兴传统文化的作用.http://blog.sina.com.cn/u/460bdc860100079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