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
他们本不是“废物”和“人渣”
前不久听到一个消息,说某地有一个姓安的职专聘用教师,在课堂上骂不守纪律的学生为“废物”“人渣”之类,放学后被学生堵在教室里,时间长达好几个小时,安老师尿急了学生也不让路,无奈,安老师把尿拉在了教室里。
我忽然想起另一个新闻。新闻说某地有一个高一男孩阿强,“看上了”邻班的一个女孩,有一天,女孩同本班的一个优秀男生阿杰在教室里嘻闹,有人把“情况”告诉那个阿强,阿强于是带了一帮人来找阿杰算帐。阿杰从身上摸出“防身用”的刀,一阵猛刺,结果造成一死四伤。事后,全校师生都莫明其妙,阿杰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怎么会犯下“故意伤害(致死)罪”呢?
我总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有种必然的关系,但一时又弄不明白。于是,我又想起了五年前我在另一所学校时亲眼所见的一件事。那天早上,我因行政值班,早早就到了学校。还不到五分钟,忽然觉得楼上有异常声响,紧接着就听到同学喊:“老师,快来呀!”我赶紧冲上去,原来是初二(6)班的一个男生被初二(3)班的一个男生用剪刀刺伤肩膀部位。血流不止。我们赶紧拔打120,并联系了班主任和家长。还好,学校离医院不远,没有危及生命。事后了解,原来三班这个男生平时成绩和性格都不太好,很多同学会欺负他,他就从家里偷偷藏了把剪刀在书包里,随时准备报复欺负他的人。
问题似乎有些清楚了。一个问题生,一个优秀生,平日里都带着防身工具,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我们校园真的很不安全?我们的校园为什么如此不安全?是的,我们的校园真的不很安全,因为优秀生也带了防身工具,也许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并不能排除还有很多学生也已经和准备带上防身刀具的可能。是的,我们可能一下就想到,校园不安全感的形成原因是社会问题造成的,是现在的青少年暴力影视看太多了。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仅此而已吗?
显然,我们不能那么简单地采用推卸法来看问题。那么,校园不安全感的形成难道没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你看,学生集体把老师堵在教室里,连老师尿急了也不让去。学生为什么如此愤怒,如此偏激,如此没有一点点的息事宁人的原谅风度?仅仅是因为在这次课堂上安老师的不当的、侮辱性的语言?
表面上看,安老师对学生的侮辱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果深入一点想,这是必然中的偶然。试问,我们的校园里难道不是随时都充斥着或重或轻的辱骂或责怪?安老师面对的是职专的学生,是考不上重点和普通高中后留下来的“次品”,安老师觉得自己似乎有权力、甚至也有义务这样骂他们了。而其它学校里的“差生”呢?难道不是也经常遭受这样的训斥和责骂?前些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个说他的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被老师打得脸上留下了五个清晰的指印,他很替他的朋友不平,另一个却劝说道:“唉呀,我们都是当老师的,这有什么,如果换成我,打得还更凶。”我吓一跳,差点没把茶水给喷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现状啊,我们不能说老师们都这样,甚至也不能说有很多老师都这样,但这种不把学生当人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让孩子生活在表扬中,孩子就会拥有自信;如果让孩子生活在互助中,孩子就会拥有责任;如果让孩子生活在友情中,孩子就会拥有宽容。
如果让孩子生活在责怪中,孩子就会拥有排斥;如果让孩子生活在歧视中,孩子就会拥有反叛;如果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中,孩子就会拥有暴力。
所以,虽然我们不排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但学校教育也是造成校园不安全感的重要原因,我们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过多地使用了责怪、歧视和吓唬,是我们给了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所以,我们要有一种全新的心态,我们应该鄙弃急功近利的影响,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差生”,要知道,“差生”和“优生”分数距离虽然大,心理距离却不大,在少年后期和青年前期,如果整个氛围不是很优良,“优生”往往更容易受到“差生”的影响。我们还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差生,将来也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仅仅是读书学习能力可能比别人差了点,考试成绩比别人低了点,但他们不是“废物”,更不是“人渣”,他们可能不拥有“分数”,但他们是可以拥有美好的品行,更何况,他们的数量可以从很小一直到很大,大到包括那些没能“学而优则仕”的所有人,而这才是将来社会的基石,我们要善待他们,否则,我们没有了基石,我们的“优生”也保不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