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
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让我们读那些名著,读来有什么用呢?”我觉得惊奇,一个高中生了,还问这么“肤浅”的问题:“多读点名著,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涵养啊。”学生又说:“提高文学涵养?高考有考文学涵养吗?”“怎么没有?文学涵养提高了,个人素养也就提高了,作起文来才能够旁征博引,答起题来包括答起其它学科的题来才能够表述得漂亮,分数不就提高了?”学生想了一会,又说:“可是,那些爱看课外书的人,他们考起试来分数并不高,我从不看什么课外书,成绩也不比他们差太多。”我一时语塞,反问道:“你从小就不看课外书吗?”“是啊,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就告诉我,课外书读来没用,我一看课外书,他们就会把我没收掉。”我更不知如何反驳了:我不能跟学生讲现行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如何如何不好,你是碰“狗屎运”才考上高中的;我也不好跟学生妄言国家未来的考试一定能够越改越好,会叫那些不读课外书的同学出不来成绩;我更没有职权批评那些父母和老师,说他们的狭隘实际上是在误了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但我还是“化难为易”地把这些意思跟学生说了一遍,学生也“退”了一步:“即使你说的对,可我也没时间啊,每天晚上做到十一点,笔头作业都还做不完呢。”我又沉默了。这个问题我当然也是解决不了的,因为我还听说,许多小学生,都经常把作业做到这个时间呢,我总不能在学生面前把那些“死命”布置作业的老师都抓来批评吧?但我还是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个学生在我面前“退了一步”,我有一种终于捍卫了“真理的尊严”的悲壮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