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
想起胎教
孩子在她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除了买水果和鱼以外,另两件事是播放轻音乐(或说轻轻播放音乐)和对着妻子的隆起的肚子朗诵诗歌,我记得那时朗诵得最多的是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因为这首诗不长不短不难不易,我想试验一下,等孩子生出来后,是不是过两三个月就会张着小嘴咿咿呀呀地读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时候,妻子的枕头底下,总压着那本《育儿大全》。女儿出生了,会哭闹了,妻子烦了就顺手打开音乐,孩子一下就安静了,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小脑袋上的两个眼珠子一动也不动,我们觉得有些欣慰。但我们没想到,直到七、八个月了,女儿才刚会含糊不清地发“妈”或“爸”(分不清叫我们哪个),连天天抱她喂她的“奶奶”和“阿婆”都不知为何物。我们有些失望,书上不是说“天才”都是三、四个月就会说话的吗?还好,有一点是今人高兴的,女儿皮肤与我截然相反——嫩白得不行,手脚与妻子相反——修长得不行——老婆别生气,实际上你是小巧玲珑均称得不行.女儿一周多了,开始学走路了,后来又会自己坐在凳子上吃饭了,我忽然想起读诗歌的事,就顺口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女儿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那时的我们和现在一样,要忙到晚上六七点才能把饭煮好,我便一举两得,边吃饭边听新闻联播。电视一打开,首先就传来《国歌》,我们奇怪地发现,女儿居然一听到音乐,头就随着《国歌》的节奏点了起来,而且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节拍错误。《国歌》声一停,女儿的点头动作也嘎然而止。于是我们相信,女儿有乐感,至少有节奏感。现在,从女儿唱的歌、弹的琴中可以听出,女儿的节奏感还是不错的,老师说她朗读的课文也特别动听,像唱歌一样有节奏。我们不知道女儿今后会怎么发展,但我们希望她的人生节奏就像音乐里的一样,从容而生动。
2006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