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搜索引擎的中国式玩法(1/2)

(2006-01-16 10:17:47)
分类: 搜索分析
首发《中国计算机报》,转载请注明       
 
文/殷勇
    “中国的GOOGLE”——这是业界普遍对百度的认识,百度本身似乎也不避讳这种认知,从创业之初开始,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上,百度都追随GOOGLE亦步亦趋。2005年8月,百度更是以“中国的GOOGLE”这一概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并在首日收盘时上涨354%,成为美国股市5年来新上市公司首日涨副新高。

    然而这一切,也许会随着2006年百度的战略转型而改变。

    百度最近发布了其针对个人用户收费的计划,“搜索引擎发展了十年,搜索技术发生了三次重要变化,但是盈利模式只发生了一次重要变迁,百度希望能够打造一批内容,尝试面向个人用户收费,为搜索引擎开辟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 百度业务发展总监任旭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披露。

    目前百度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企业,百度的企业软件部,广告部、‘竞价排名’三大营收部门都是面向企业收钱的,其核心的盈利模式——竞价排名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90%以上,与此相对应——Google 网站本身和Google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网络站点所获得的广告收益是Google 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的财报显示,这两项的收入占GOOGLE当年总营收的99%。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科技章鱼”的Google在2005年虽然进入了很多新的领域,但唯独没有改变的就是他的盈利模式,与搜索相关的广告依然是Google唯一的盈利模式,GOOGLE所需要做的一切只是通过进入各个领域,提升自身的广告价值,从而通过企业用户赚到更多的钱。

    然而,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竞争对手,都用事实对GOOGLE的行为投了赞同票,从2004年8月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开始,GOOGLE的股票价格已经由最初的85美元上涨到最近的450美元;在微软2005年公布的互联网转型战略中,微软将追随GOOGLE,将基于搜索的互联网广告做为微软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在这些背景之下,百度寻找新的盈利模式的战略尤其值得关注,百度为什么要转型,百度将如何做?——显然百度是要摆脱GOOGLE阴影,探索一条与GOOGLE完全不同的路径。

一、百度为什么要这么做?

    百度是中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吗?如果我们抛出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因为从不同的指标来看,百度的表现迥异。

   从流量上看,根据ALEXA提供的数据, baidu.com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流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从公司市值上来看,自从上市以来,百度一直稳坐中国互联网的头把交椅,只是在最近才出现了网易、百度、腾讯交替的现象,但是百度依然以超过20美金的市值位列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前三甲。

 图表二 中国互联网海外上市公司市值排行2006110日)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价格 

涨跌 

 市值
 网易  NTES 69.36美元 +3.5069% 2,170,245,407.52
 百度  BIDU 66.680 美元 +0.8315% 2,155,003,781.24
 腾讯  0700 9.400 港元 -1.0526%  2,126,936,083.85
 盛大  SNDA 17.760 美元 +7.2464%  1,242,847,712.64 
 新浪  SINA 23.260 美元  -1.9389%   1,194,610,340.00
 
             数据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从经营业绩来看,根据最新公布的业绩数据(2005年第三季度业绩),网易、腾讯、百度与新浪四家公司2005年第三季度业绩对比如下表:

    四家互联网公司业绩对比       单位:美元
    
公司   营收  净利润
百度  1100  110
网易  5720  3200
新浪  4960  910
腾讯  4480  960

    数据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如果将流量、市值、经营业绩几组数据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下几个观点:

   1、 百度已经通过搜索引擎聚敛了极高的人气与流量,百度商业价值的潜力无庸质疑。

  2、 资本市场对中国的搜索概念报以很高的期望。

  3、 从收入和赢利状况来看,目前面向企业收费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完全体现百度的商业价值。

   几乎完全相同的商业模式下,GOOGLE在2005年第三季度取得了营收为15.78亿美元,净利润为3.81亿美元的业绩。

   百度与GOOGLE之前存在数百倍的营收和利润差距,实际上这并不完全是由于中国和美国两个互联网市场的规模差距所导致,两个市场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结构差异巨大。YAHOO、GOOGLE、EBAY等公司作为美国互联网领域的领头羊,其盈利模式多是服务于企业或商业用途;而盛大、网易、腾讯、TOM这些在中国市场业绩突出的公司,其盈利模式更多是由网络游戏、互联网增值、移动增值等针对个人用户的服务带来,即使象新浪这样的门户,其移动增值业务的营收也占到了总营收的49%(根据新浪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

   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研数据,中国70%的网民在30岁以下,53.5%的网民在24岁以下,网民的群体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网民以个人娱乐为主的消费行为,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各个互联网公司营收和利润。短期内,服务于个人用户的盈利模式比服务于企业的盈利模式更具备商业价值,这是商业环境决定的,百度必须适应。

   实际上,作为中国流量最大的网站和最普及的搜索引擎,百度的用户几乎可以认为是中国的全体网民,用三个代表来解释百度目前的状况就是:百度虽然代表了广大网民的基本利益,却没有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最具备消费习惯和消费潜力的年轻网民对百度营收的贡献率为0。

   因此百度提出针对个人收费的战略,恐怕是适应中国商业环境的一次积极的战略尝试,是要挖掘年轻网民的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其巨大流量下潜藏的商业价值。
                              文章第二部分见:
                  http://blog.sina.com.cn/u/460bc0f40100019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