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思朴
思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36
  • 关注人气:13,3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狂发新股为下轮股灾准备炸弹

(2017-01-11 10:43:16)
标签:

新股发行

股票

财经

时评

分类: 政策@股市
现在新股发行的节奏已经变成了一天3只,照这种速度,今年年底前应该可以把剩下的600家排队企业全部给发行完!

这算是证监会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伟大功绩吗?

当然不是。

道理说过好多遍,当市场的监管者带头去损害市场的原则,扭曲市场的价格时,整个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完全丧失,再多的资金,更多地也只是去追逐短线投机的暴利,真正的投资者,只好退出。

涸泽而渔,古人给这种现象下了很好的定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用金钱去赎买“一切”,大到国际上收买小国来承认一中原则,小到弄出人命后花钱维持“稳定”,再小到找黄牛买票,市场经济似乎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与交易。

实用主义、中庸之道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也应该有个底线,特别是作为掌握公权力的政府或机构,如果拿原则做交易,整个社会有样学样,最终导致价值体系崩塌,动荡不安只是迟早的事情!

新股发行所导致的问题监管部门是早就发现并知道了的,从我九十年代末开始观察股市开始,大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就进行了十次左右,基本上一两年就要打着改革的名号搞一次。

问题是到现在解决了吗?

完全没有!

因为出发点和原则就搞错了!

证券流动起来就会有溢价,这是显然的常识,比如百元大钞,如果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可以自由流动,不过是一张纸,成本几毛钱。股票经过证监会的认证背书,可以流动了,自然而然会比它自身带来现金流量的价值要高。现在存银行1年,能拿到3%左右的利息,相当于33倍的市盈率,只要投资的公司能够带来类似的回报,至少就不赔了。但是因为公司的经营是有风险的,同时也是有波动的,究竟在发行时市盈率定在多少合适,并没有哪个人能够先验地说出来,只能把它抛在市场中,让众多的市场主体充分博弈,形成均衡的价格。

这个均衡的价格到底高还是低,证监会不用负责,完全是市场行为。当然,从阴暗的角度来讲,如果真是这样,证监会的从业者也就没有了寻租的空间了。

开办资本市场的出发点,是为资本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自由高效流动创造一个场所。

开办资本市场的原则,是保证资本自由高效流动的基准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符合市场规律。

我们发展资本市场的初衷从改革探路、国企脱困、鼓励创新等等走到今天,出发点随着不同历史阶段发生了很多变化,到今天在认识上已经比较统一了,但是在行动上却言行不一,明显违背市场规律,损害三公原则。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股发行。

监管层把新股发行的溢价当成了自己来分配的权力,让谁上,这是第一关;以多少钱上,这是第二关;谁可以买,这是第三关;买多少,这是第四关;上市后怎么交易,这是第五关。

经过这五关以后,真正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可以交易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公司的赢利能力了,这个时候交易二级市场的股票完全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绝大多数的公司股票,要在原始股东解禁之前完成胜利大逃亡,否则就只能漫漫下跌一条路了。

监管层营造的这样一种环境,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氛围,使得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成为一个沉重的笑话,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来最应该价值投资的保险资金都会变成妖精害人精。

市场的风气都搞坏了,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证监会。

这时候,证监会却又会义正辞严地说,新股炒作太厉害,所以我们要加大供给,大批量地发行新股!

然而,发行新股后,还是天天一字板地涨,继续发继续发,直到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为止,直到证明证监会定的价正确为止,我的天,不知道二级市场的接盘侠们,还要受多少苦?!

因为最简单的供需关系,以及二级市场散户数量众多的现实,晚上市的股票比全流通的股票市盈率要高得多,是一个常识,也是过去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一个客观现象。所以次新股三高一定不能通过大量发行新股来解决。

这时候,证监会为了证明自己对,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中证500股指期货,听说现在又有人在想恢复,呜呼哀哉,2015年的股灾,就是这样搞出来的。

所以说,狂发新股是为下轮股灾准备炸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经思朴,不同凡想的财经思考。

 

相关链接:

2017,我们要什么样的股市?(一)2017-01-03 07:04

中国股市最缺的是什么? 2016-12-13 07:20

A股妖精盛行的根源 2016-12-12 07:15

想要牛市先要干掉拦路虎 2016-11-01 08:08

中国的钱为何这么懒? 2016-10-20 08: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