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才治中国病
(2009-03-11 00:06:35)
标签:
医改方案西医中医医疗保障中国杂谈 |
分类: 社会万象 |
医改系列谈之一
去年医改方案出台时,做过一番评述:领导们的医改方案(2008-11-02 23:29:23),后来买了本《黄帝内经》看,算是了解一下中医本原的思想怎么回事,尽量避免从民粹主义的角度去提出对医改的看法。
医改方案,尽管也提到了要加强对中医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本质上是类似于保护大熊猫的那种蔑视和同情。而没有看到,中国要想真正解决好老百姓的医疗保障问题,最终还得要从东方的传统里找智慧!
整体上来看,医改方案与先前其他领域的改革方案一样,是完全一种西化思想指导下的改革方案,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复杂现实,没有充分利用中国体制的独特优势,其最好的后果,也就是美国现在的状况。但现在,美国自己要对它的医疗体系进行大的变革。
西医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强调客观,而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在它的观念里,人和机器没有什么差异,医生也不会高于医疗设备的水平。这种世界观,必然决定了西医过于依赖仪器的状况,那么哪怕看一个小病,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器设备检查,要养一大堆人来配合。其结果,必然是高投入的低效率!
8500亿,貌似很多,这些钱投到各个医院,的确能够改善一部分硬件条件。但是想一想北京协和医院或其他任何一个三甲医院挂号大厅的景象吧,投再多的钱,也不过就是这种结果。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只会让供需矛盾更突出,看病变得更难!老百姓花的钱表面上少了,但那是政府通过税收,花了更多的钱,因此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考虑到近二十年我们在环境方面的欠帐,民众的疾病会在后面集中表现出来,这样的负担,未必就是财政收入所能解决的。以前是一人得病,拖垮全家,后面恐怕要拖垮的是整个国家。
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后果出现,除了继续按照原有的一些思路进行改革探索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力扶植中国的传统医学,是按照中医的规律去发展,而不是把它当成西医里的一个小门类,可有可无。中国的医改目标能否最终达成,就要靠中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医的思维是看整体,不但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而且把人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看成一个整体,人们如果按照中医指导的一般性原则生活,本身就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甚至治不治之症。这样,自然就降低了整个社会用于医疗的总体成本。
其次,中医把人看成是最好的、最聪明的仪器,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基本就可以应付通常的疾病。而且和医疗器械不同,随着时间的增长,中医这台仪器的价值越来越高,除非到死才一次折旧完。这样的医疗方式,本身就比西医更环保。
第三,由于中医的门槛低,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一个好的中医就相当于一座流动的医院,他要带几个学徒,学徒又带学徒,形成裂变效应,看病难问题到某一时点理论上就解决了。而西医的方式,从理论上是解决不了看病难问题的。另外,考虑到咱中国人口众多,这样还能解决不少就业问题呢。
第四,由于我们坚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医生选择用中医来行医是理性的选择。这里涉及到一个考核基准的问题,如果我们是以看好多少病人为基准作为薪酬的指标,那当然选择最简便容易的方法治好更多的病人符合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现在的模式以赚钱为导向,当然医生选择西医了,这样好以更多的名目来收钱。
当然,中医才治中国病,并不是说就不要西医或者排斥西医,现代社会强调的是融合,只是在中国的这种环境下,采用中医的思维来推进医疗改革,不会留下更多的后遗症而已。这样的后遗症,我们在别的改革中已经司空见惯。
医改系列谈:
医改需要重建中医式思维(2009-03-17 18:09:16)
中医不是伪科学(2009-03-19 00: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