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鸿兵的错误

(2009-03-06 01:06:19)
标签:

财经

经济

坏帐

窟窿

宋鸿兵

金融海啸

分类: 观点交锋

宋鸿兵对金融海啸第二波的预测这一段在热炒,与之相伴的是美股的大跌,同时内地股市也出现几百点的大调整。一直想具体看他推理的过程,这个链接:宋鸿兵:金融海啸第二波即将登陆 还是比较清晰的。

 

整体上来讲,推理的过程很完整,也符合逻辑。

 

滥发美元的模式导致消费过度膨胀,过度的消费引发支付危机,支付危机导致违约危机,违约造成资产价格下降,资产价格下降导致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再导致金融机构倒闭。次贷构成了第一波,马上再过来的是企业债,为第二波。

 

这是一个过程性的解释。

 

我从宏观上解释是这样的:监管失效导致杠杆率过高(上次看他的演讲是40、50倍,写成文章它保守点,投资银行30倍),现在去杠杆化,从平均20多倍变成10多倍,消失的那些钱由全世界来承担,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美国的公司。先是以房贷的形式(主要是个人),接着就会以企业债形式(主要是公司)。

 

处理房贷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没处理好,宋先生在文中也说了,先是出钱买烂资产,接着向银行注资,现在是成立坏帐银行。前两者都失败了,现在这个宋先生不看好第三种方案的前景。但我认为后面的很可能成功,有中国先前的成功经验在那里摆着。

 

宋先生在这里有一个小错误,他认为要成立坏帐银行,只能通过发国债,这个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发国债的规模,他估计是5万亿美元,因为资产的窟窿是5万亿。问题是,虽然现在去杠杆化了,但是杠杆率并非就等于1吧?而5万亿,是二十几倍的时候造成的资产窟窿,倒推过来,减少了2500亿的流动性,现在杠杆倍数小一倍,发5000多亿也就差不多了。少了10倍,概念是不一样的。

 

另外,救市不能完全由政府来堵窟窿,政府保证的是经济能够继续运行不停摆,而不是保证你某一具体企业还要保持过去的好时光。因此,亏损还是得让你企业背着,只不过把坏帐给弄出去清理,公司还是继续在经营,慢慢地还债,而不是把他一下子逼得跳楼。

 

由于坏帐并不全都是坏帐,只是有毒资产混在好资产里边一时半会儿分不清,造成恐慌,损失就会很大。专门的坏帐公司有十年八载的时间去处理,慢慢就厘清了,说不定里边还有些黄金呢?

 

只要经济正常运转,这种运转是在所有价格腰斩一半的情况下运转,危机前危机后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经济在低位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如果美国人不是全发国债,而是卖点黄金,现在大家不是愿意用黄金“避险”么?那发行的国债更少,所谓贬值通货膨胀之说,也没有什么基础了。

 

所以,尽管我乐于看到美国人也吃点苦头,但是我并没觉得他们有太悲观,只要华尔街的银行家放弃自己的一点自由,不要对所谓的国有化如此抵触,各方面尽力配合,度过难关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如果依然我行我素,政府又不能做到强有力地控制,那后果就不好预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