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行股权不是猪肉!

(2008-06-22 13:59:30)
标签:

银行贱卖

建行

国资法

范跑跑

杂谈

股票

分类: 国企改革

----驳建行高管否认贱卖论

 

最近一段时间,建行高管反驳贱卖的言论又逐渐多了起来,除了传统的《经济观察报》这个平台,《华夏时报》也冒出来了,大有不把“银行贱卖论”赶出舆论市场不罢休之势!

 

但是,再怎样声嘶力竭的辩解,却掩盖不了美国银行业从中国银行股改中获利近万亿的事实,各个在媒体抛头露面的建行高管,无异于地震中不顾学生,拔腿而逃的“范跑跑”。

 

套用一句常用的网络语言: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没事就跳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作为建行的CFO,把猪肉与建行的股权相比较,不知道算不算称职?如果建行上百万的高薪请的是这样缺乏基本常识的人的话,那的确,建行把股权送给老外,他们也是要犯嘀咕的。

 

关于猪肉与建行股权的区别,差别太大,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在这里仅针对某建行高管财务官的身份,说两点关键区别:

 

1. 建行股权能够带来持续的现金流而猪肉只能带来一次大便,这是产出的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两者进行估值的时候应该采取不同的估值体系,显然,建行的股权要复杂的多。你得至少考虑今后二三十年之类,它能给股东带来多少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如何获得,保障是什么?建行的股权、网点、品牌、人员这些东西应该怎么估价,它们在获得现金流方面起到的作用,对这些,你都必须要有深入的理解,才好给它做一个公道的估值。关于这一点,请建行向招行学习,看他们是怎么给一家仅35家网点的香港小银行估值的。

 

2. 建行股权代表中国银行业之前二三十年的积累,而猪肉只需考虑当年的饲料价格和饲养员的勤劳,这是投入的区别。

 

建行的高管一提建行贱卖,就拿高于汇金投入的资金说事,那之前政府剥离的不良资产,之前的设备人员网点投入呢?是不是当时汇金就投1美元的话,建行股权就只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分钱?用这个价格去和美国银行谈判?说到底,这帮高管们之所以做了赔本买卖还嘴硬表功,不是别的,而是花老百姓的血汗买单不心疼!让你个人在建行里投个几十万,看你卖个几分钱心理是什么感受?伤心、心疼、羞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你绝对不会抓住一切机会做秀,大家都来看啊,看我做了一件多么合算的买卖?!

 

关于“银行贱卖”的问题,我在05年建行在香港IPO时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参见首页“银行价值跟踪专辑”),这也是我第一次把目光投向银行。作为一个非银行业内的旁观者,第一眼就看出了“银行贱卖,卖的是人民的存款”这个最本质的事实,请问各位“贱卖银行”的参与者,你们跟所谓的外资战略投资者谈判时,提到过中国银行业股权的这一本质特性和利润源泉吗?如果没有提到,那是因为你们的认识不清,还是故意配合老外们压价呢?

 

到三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中国银行业的业务,还是中国银行业的股价,都超出了当时我最保守的预测时,建行高管们还在那里振振有词,简直是中国的悲哀!

 

我们的作风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们一贯的原则是既往不咎,在“银行贱卖”铁的事实面前,其推动者群体一波又一波的反驳之风,不禁令我们玩味无穷。指鹿为马,也不过如此吧?

 

总结银行贱卖论辩的成果时,我说

 

讨论银行是否贱卖,不是为了去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防止在新的改革中犯同样的错误,从这点上讲,这场争论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工行就提高了价格,中行也降低了淡马锡的比例,并引入了社保。先别管那些钱最终是否会落入人民的口袋,那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但名义上,国家的财富通过这场争论增多了,而且是从老外的口袋里过来的。”


 

现在建行高管硬是要当“范跑跑”,这不禁让我怀疑他们是不是不可救药,由此想到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

 

金融国资的出资人能不能交给财政部?!

 

据说现在要二审的《国资法》,把金融国资单独划出来要交给财政部,这简直就是国资管理的最大退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初金融业的改革不另找一拨人,而是交给那些贱卖了中石油的人去干,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再重复交学费了?(当然,这是以这帮高官本质上还是要维护中国人民利益为前提,假设他们能够通过实践吸取教训。)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计划经济下的弊端,在现代公司制下,在各大公司已经上市的前提下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而更多地表现出它们都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特性。这时候再去强调担心银行会成为企业的出纳,有为争取部门利益而寻求托词之嫌。

 

财政部作为管理政府收入的部门,它负责所有国家资源的收益权,这一点不用重复强调。而以财政部的能力,经营管理好一个企业并非它应该具有的职能!

 

因此,更好的模式是,一个统一的国资委作为出资人负责所有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所有的企业,不管它是金融企业还是产业企业,都应让它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上市;而财政部则要求所有国企上缴红利。

 

中投公司如果不服气,先把黑石的亏损赚回来了再争不迟!人民的财产,不能老让你们交学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