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药流通改革会否倒退?——海虹或将丧失先机

(2006-12-02 21:09:03)
今天的《经济观察报》上报道了12月1日卫生部的一个什么会议,意思是要推广“挂网采购”,逐步替代招标代理的方式。四川是第一个进行挂网采购的省份,广东要做第二个。

具体的办法是:政府有采购交易平台,提出药品的最高限价,各医药企业以最高限价的75%报,价低者中标。中标只是入门资格,最终的医疗机构通过医药流通企业拿到厂家的药。

这一消息,对海虹的影响有二:第一是海虹的招投标即将逐步地萎缩;第二,海虹的B2B业务要面临政府交易平台的直接竞争。

如果海虹还在那里忙于进行股东之间的博弈,而不是将注意力真正转到业务上来,打了四五年基础的医药商务,恐怕又要变成另一个网游!

关于这一点,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但是在这里还是需要指出来,所谓的挂网采购,包括宁夏的模式,是医药流通改革的倒退,而绝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

作为公益性的医疗事业,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在市场与管制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现在,主要的医疗资源仍然是掌控在政府的手中,药价的上涨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个医药流通环节的招投标所导致?

政府主导的挂网采购与政府监督、市场自发参与的网上交易的区别,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仍然是自己监督自己、而后者则是政府在监督市场交易主体,这是老掉牙的运动员与裁判的问题。

先是自己手下的一批机构把医药价格给炒到天上去,然后把价格的虚高推到赚取了千分之五的医药招标中介机构上,然后自己再冲到场内,把中介的事情也自己做起来。这样似乎会更有效率,但是它背后的危害也更大!

首先,信息不对称将会愈演愈烈。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高成本现在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但是谁有它们的证据?没有,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在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手中,公众只能享受到道德的恩赐。而本来可以为市场所知的那些信息,现在通过挂网,医疗机构成为了真正的铁板一块,招投标模式我们还知道药价从药厂到患者手中涨了多少,但是挂网采购的模式,连这一点也要得到政府的善心了。

其次,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从来不存在自己监管自己会不出问题的。在医药行业,政府一定要站在一个第三方的公正地位,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不是依赖于某一两个领导人的政绩,而是基于一种真正有效的机制。当医疗交易机构由市场来运行时,很显然增加了博弈的主体,增加了串谋的成本,而政府站在一个超然的立场,能够使交易平台提供方也不能违规。

最后,从效率上讲,由市场主体提供交易平台能够使整体效率最优。我们的政府官员是最慷慨的政府官员,这曾经是某一段时间的一个热门话题。当时好像是拿山东的一个市长和美国的一个市长相比,别人抠门,我们大方。

为什么会那么大方呢?纳税人的钱,卖地的钱,花出去没有多少途径去监管。随着监管的逐步加强,多做形象工程成了官员们洗钱的一个良好途径。为什么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解决的问题,非得要政府亲自上?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中间的利益。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在分析我国的房价形成机制的时候,就指出房价相对于老百姓支付能力的绝对鸿沟,政府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医疗领域和其他领域,同样如此。

中国有很多事情,政府要真正站在一个第三方的地位去考虑,那就好办多了。

挂网采购不是应该缓行,而是看挂谁的网,怎样的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叶公好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