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谷幽兰

(2023-02-22 10:29:41)

 

       ——致敬王阳明“龙场悟道”(1)


拜谒了余姚老先生的故居纪念馆(2)

不能不把心底的崇敬,

一次次飚上蓝天!

为明第一流人物”的独特形象(3)

尤其“龙场悟道”的场面,

挥之不去,

一直在眼前回转!

突然,一个灵感闪在脑际:

对于老先生最贴切的“格物”(4)

莫过于————空谷幽兰!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圣人”(5)

其孩提时代的惊世骇俗的言语,

便成为一生孜孜不倦的顾念!

似先生于万物中来“标榜”自己,

却独独“选中”幽兰!

不能不让人感觉:

那是圣人与幽兰最具相得益彰之缘!

兰,不计较生存条件,

只存播洒芬芳一念!

故而才可以:

不惧寂寞,

守得住烟火之远;

不惧空旷,

哪怕“身只影单”;

不惧土质优劣,

任其足下“贫寒”;

不惧少于阳光普照,

只求有雾霭常伴;

不惧雨天水土冲刷,

经得住泡沤、摇转……             

先生跟踵圣人的脚步,

不惮周围惊异、鄙视的目光眈眈;

于废寝忘食中探讨儒释道要义,

于“摸爬滚打”中,

跋涉孔孟之学的“深水高山”……

为其不断拉近与幽兰的本质距离,

拨响的前奏曲高昂铿然!

其遭受气焰熏天的宦官迫害时,

被朝廷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

那个满眼荆棘,遍地蛇蝎、

无居无食,瘴疠弥漫、

于那里的重重山峦内,

犹如活脱脱的牢监……

京城来的任何官员,

必须经历一番生死考验!

“泰山崩于前而不动”(6),

似听到先生这样的心语无数遍!

于山洞里端坐澄默,以求静一(7)

一个决绝便这样钢浇铁铸般!

随之“玩易窝”的名号诞生,

让人听起来犹如一阵阵酒酣!

“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名言(8)

似骤然响在人们的耳畔!

竭力与逆境、命运抗争,

使有识者心灵久久震撼!

不能不让人想向:

三年的屹屹日间,

先生竞“一次”也没听到,

“时光”老人的声声呼唤?!

三年的漫漫长夜间,

先生是如何默坐到通宵达旦?!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9)

仿佛孟子这一段千古名言,

就是为其一人“量身定做”,

得意的这位“孟大师”频频捋须髯!

至此,让人不能不感受到洞中的先生:

或将思想上的“螺丝”拧紧再拧严!

或让胸怀中的“波涛”滚翻再滚翻!

还不时转换着:

文王如何将“八卦”转化为《周易》64“篇”(10)

孔子如何70岁作《易传》,

竟然韦编三绝的画面……(11)

于辗转的洞中日月里,

那个犹如一轮明月的“圣人”理念,

那些思想“门派”佼佼者的典范,

宛若支支烛光,

照得心底光芒一片!

还将热血点燃为蓝色的“火焰”!

终于在某个瞬间,

迎来了曙光、旭日,

“致良知”的“心学”理论(12)

如同一个圣婴在洞里“分娩”!

此时,必须把有关

“人生三境界”间(13),

最后一句改为“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日光辉煌处”!

不如此,众意何堪?

此时,让人不能不感觉先生的感动,

“飞出”了石窟、龙场、四屏群山,

还于华夏广阔的空间中盘旋……

此时,让人们不能不高呼:

盛开了——幽兰!

热烈祝贺先生成功“格兰”!

此时更有一个结论不期而至,

“龙场悟道”使先生华丽转身,

举步“登上”朝思暮想的圣坛!

而后,人们禁不住继续联想:

先生又在千万丛幽兰前流连,

忽而,让人分不清孰为先生,

孰为幽兰?

忽见笑吟吟的先生,

忽见轻轻摇曳的丛兰……

此时,不能不让人们还想到:

先生曾多次与幽兰的“掌管”,

于清风中,

交流过怎样运行生命的风帆;

于月光下,

憧憬怎样和众生通过踔力拼搏,

迎到未来的河清海晏……

于是,清风被深深地感染:

将兰的馨香普送到人世间,

将先生的“创意”带到天崖海角,

还嫌不够迥远!

前者当之无愧的高雅“君子”,

最有资格顶起芬芳播送者之冠!

后者理所当然的思想江河的“弄潮儿”,

引发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高潮连连!

五百年来一直呼啸澎湃,

何曾中断?!

于是,月光被深深地感染:

将兰的神韵、馨香吸收为沄沄月漪,

并将余韵转送给浩荡银汉;

将先生的“创意”变为吴刚美酒的“产销经”,

并将余韵转送给九重碧蓝!

从此,于人们的回望中,

感觉夜空星光更加灿烂!

感觉万重锦霞早早开始蹁跹!

从此,于人们情不自禁张开的胸怀里,

多一缕兰馨的滋润、温暖!

多几分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的沉淀(14)!

从此,人们的心声更靠近铿锵:

定要个人的生命有一丝丝兰芳点染!

定要个人生命闪耀一道道亮烜!

 

 注:

1)(12王阳明(1472——1529),名字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

姚人,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南京官员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

     龙场驿离贵阳38里,即金修文县城。当时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心学”指王阳明于这里石洞修行,认识到的融合统一,提出求理于心的,心即理学说,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2王阳明故居地处浙江宁波余姚城区武胜门路西侧,阳明西路以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瑞云楼”始建于明代,是大师王阳明的诞生之地。游览完毕,人们对其一生主要业绩便有了基本了解。

  3)(14清王士祯对先生的赞誉内容,为史上所公认。

  4)王阳明曾根据朱熹“格物”的观点,格了七天竹子,无功而返,这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即用心去“格”。

  5)王阳明在11岁时,与私塾先生的对话中,明确表示做圣人是学子最重要的事情。

  6泰山崩……”一句话出自宋苏洵《心术》这篇文章。

  7”端坐澄默……”王阳明自己的话语,也可理解为一种决心。

  8)”文王拘……”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9“故天将降大任……出于《孟子·告子下》篇。

   10相传,伏羲创制了八卦,即以八种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卦是画

的。后来,周文王将其衍化成了六十四卦 ,并成书《 周易》。

   11)”韦编三绝”,古时曾没有纸张,便把文字刻在竹签上,用皮条穿在一起。

这里寓意孔子为《周易》作解,反复看竹签内容,把皮带都一次次弄断,成书《易

传》。

    13) “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此处将“灯火阑珊处”改为

“日光辉煌处”。

  

                                                                    202321915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