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文东
我1998年刚来柳州时,东环一带大都还是荒野。当时的鹿山花苑就孤零零地深藏在荒野之中,而柳州市当时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广西工学院也几乎是如此。每当吃饭时,我总喜欢和同学们站在走廊上一面吃一面谈论柳州。当然,我们首先谈及的固然是母校,它当时真的很小,记得我曾经指着对面几百米远的一座小山对同学说:你们看,从我们这里到那座山不足千米,我们现在住的这栋宿舍楼是在北面的围墙里,而那座山却已是南面的围墙之外了。
当时的柳州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学子来说,其繁华热闹之处就是“五角星”一带。过了柳江大桥,柳南不论是街道还是房子,都是比较破旧的,我们都将它列为“郊区”;往北,八一路 、跃进路虽然很长,但也不发达啊;往东,柳江的对岸就是一片荒芜的草地;所以,当时的柳州城区在柳江的环绕之下就像一根手指那样狭长,而市区就是手指头的那一点。或许,我当时的这个看法有点片面,但柳州那时繁华区域不多是真的。
随后,柳州的城市建设在飞跃发展。我2002年大学毕业时,突然发现柳州已有了几座高架桥,城市也并不像我原先认为的那么小了。那时,我站在市中心的很多街道上都可以看见山,山的后面虽然还有山,但它们都在市区之内。山在城市中,让城市增加了一种妩媚。
我小时候就知道苏杭是园林城市,但现在的柳州也可以说是一座园林城市了。
当然,它的起步是工业的。
一座工业城市同时能发展成为园林城市,听起来真的有点天方夜谭,但柳州实现了。山清水秀地干净,这让人很爽。
闲时,我四处看看,原先的东环荒野现在已是柳州的黄金宝地了。每当在本市的新闻媒体上看到“再建一个柳州”及城市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报道时,我突然发现,现在驱车去新区真的感觉有点远了。柳州自古就有“四大名山”,即“东灯(灯 台山) 西鹅(鹅山) 南马(马鞍山)北雀(雀儿山)”。
这四座山之所以能在柳州成名,当时应该有其鹤立鸡群之处。但如今,它们的优势已不在。这不是它们没落了,而是因为其他的山山水水随着“穿上新装”之后跟上来了,甚至完成了超越,成了柳州的旅游新景点,比如百里柳江画廊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 、重建的文庙等。
这个时代,总是让人感叹不已!
本文为原博客文,已2010年10月14日发表于《柳州日报.博客版》,日报截图:http://s14/mw690/45f39c7egd6d38d34651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