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的迷惘》补文:在摩天大厦里种地

(2014-09-24 08:59:10)
标签:

军事

《城市的迷惘》补文:在摩天大厦里种地

《城市的迷惘》补文:在摩天大厦里种地
《城市的迷惘》补文:在摩天大厦里种地《城市的迷惘》补文:在摩天大厦里种地

凭借八十年代初访问上海的印象,我一直觉得上海人是中国最精明能干的企业家。我曾在外滩估测上海人走路的速度。那时大锅饭还没有打破,在北京我们还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泡半天”的生活节奏。但上海人的步行速度就比北京人快得多。所以,我总觉得上海人应该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领跑的角色。

三十年过去,是否上海人还是这样?我不得而知。不过,我还是要为上海人提个建议:在浦东或南京路等中心地带,建一座玻璃幕墙的摩天大厦,在里面种地!

这听起来匪夷所思,或者耸人听闻。但是,几年前我就介绍过,这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的一个新边疆:纵式农业。各种构想、设计、可行性分析已经有很多。上网一查,农田摩天大厦的设计图争奇斗艳。这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大概比多创出一代智能电脑要重要得多。不过,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大项目出台。我以为,在这方面领先于世,中国的优势最大。在中国,则非上海莫属。

纵式农业的理念很简单。高速城市化进程,大量侵蚀了农地,供应大城市的粮食、蔬菜成为头疼的问题。另外,城市化带来的拥堵,给粮食蔬菜的运输也带来一定困难。在市中心种地,显然是最好的办法,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了近似“零距离”的交易。只可惜,市中心寸土寸金,本是豪宅、办公楼的最佳场所,怎么可能种地?

解决的办法,就是兴建摩天大厦,把农田搬进室内。农业专家们进行了研究:室内农业,比户外的自然农业产量高,而且稳定,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农业天性。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阳光,完全可以用室内照明替代。水分、土壤,也都严格地人工控制。特别是水生农业,适于室内发展。这样,通过对植物生长的监视,计算机系统控制的供养、采光等等,植物可以获得最优化的生长,产量比自然农业高得多。

从技术上来说,纵式农业的成立毫无问题。关键在于其赢利的可能。就象近乎零排放的汽车一样,技术上完全造得出来,但成本几百万美元,谁买得起?怎么大批量生产?这也是高楼大厦里种地的瓶颈所在。

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越来越接近打破这一瓶颈。我相信,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心建立纵式农业摩天大厦,最有赢利的可能。因为除了农产品价格本身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支持这样的纵式农业的利润。

第一,  如果上海率先建立了这样的摩天大厦,顿时就成了一个万人争睹的旅游景点。种菜卖不出那么多钱收回成本,但卖门票会帮不少忙。这毕竟是大部分中国人从来没见过、甚至没有梦想到的事情,好像到未来世界的旅游。要知道,室内不仅能够创造四季,而且从寒带到热带的气候都可以复制。在理论上,世界各个角落的植物都能养育,成为一个环球农业博物馆。这样的工程,第一座的旅游价值最大,第二、第三则价值递减,有着巨大的抢先红利。

第二,  纵式农业,可以向豪华公寓一样按一定单位出售。 最近发现,国内朋友越来越多地在凉台、屋顶、楼角等地见缝插针地种菜。越是都市化,人们越是希望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式生活。对食品安全的忧虑,更刺激了自种蔬菜的冲动。但是,大都市内根本无地可耕。如果有这种农田摩天大厦,一块地就象一套房一样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在上海这种高楼大厦如林的地方,恐怕不愁没人买。

第三,  纵式农业和高档住宅办公楼可以结合起来开发,走混合式、综合式的道路。比如,一套豪华公寓,卧室窗户对着室内热带雨林,厨房的窗户对着寒带的珍奇植物,客厅的窗户又是温带景象……. 这就大大提高了这些住宅和办公楼的价值。

当然,还有其他种种创意,这里不必一一列举。挑战也同样很多。比如造价、能耗等等,都需要认真考量。但是,如果说人类在这个技术前沿上能有所突破的话,上海无疑是首选地之一。上海不仅仅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且人口密集、都市化彻底,象中国的大部分大都市一样,和农村相当隔绝。纽约和东京人到郊外体会乡村生活,要比中国的城里人方便得多,选择也多。那里毕竟保护良好的农业地区随处可见。中国的都市人失去了这些选择,就更加凸显了农田摩天大厦的价值。

 

薛涌留学预备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