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PM2.5自传

(2013-01-22 12:23:44)
标签:

杂谈

我的PM2.5自传

我的PM2.5自传

我的PM2.5自传
【北京的空气】

我的PM2.5自传

我的PM2.5自传

【波士顿的空气】
我的PM2.5自传

我的PM2.5自传
我的PM2.5自传


【我家波士顿远郊乡间的空气】

20131月中旬,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被厚重的雾霾所笼罩。特别是12-13日十几个小时,空气中PM2.5悬浮污染颗粒密度达到“爆表”的水平,PM2.5密度和空气质量指数都突破了国际标准的最上限500,一度接近1000的水平。一时间舆论沸腾,人心惶惶。

老实说,这样的雾霾空气,北京并非第一次经历,而是经常有的事。家人告诉我,现在北京的空气,比起九十年代初期可能还好一些。2011年底,北京环保局还称空气质量有了“持续十年的改善”。对此我颇有疑惑,但并非全然不信。想想奥运会前大量污染工厂迁出、电厂更新大排放的燃煤设备、淘汰10万辆老旧汽车等等,都可能导致空气的改善。所不同的是,过去大家对于这样的有害空气并无意识。哪怕是北京空气污染成了重要的国际新闻,搞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真到北京看看,人们生活如常,情绪稳定。如今不同了。随着PM2.5知识的普及,大家突然感到自己的肺成了吸尘器。专家也放出去年一年北上广因为空气污染有8500人死亡的估算。

我大概是中国第一位大肆“炒作”PM2.5的人。2007年我就公开在报章上大声疾呼城市居民出门戴口罩。2008年奥运会在因美国运动员戴口罩进关而引起的“辱华事件”中,我发表文章公开支持美国运动员的行为,并称此举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的环境意识。这在当时的气氛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当然要感谢敢于刊登我的稿件的媒体。后来我一直在微博上转发北京PM2.5的观察数据,最终引起许多公共人物的注意,并也开始报道PM2.5的污染。PM2.5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普及。

总之,中国的PM2.5,和我个人颇有一番独特的姻缘。这里不妨夫子自道,回顾一下个人的经历,希望有助于全社会的反省。

我注意到空气污染之严重,大概在九十年代初。我当时作为长跑爱好者,经常在训练后咳嗽不止,咳出的痰居然是漆黑的。经过一段恐慌后,才知道这是空气污染所致。后来读了一系列文章,知道在这样的天气中跑步实际对健康有巨大损害,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1994年出国,面对美国的清新空气马上重拾长跑的爱好。其实当时居住的纽黑文,是美国空气最脏的城市之一。1996年回国呆了两周,到最后喉咙肿痛,但到纽约下飞机时就基本好了。妻子次年回国,同样的经历。北京空气之恶劣可见一斑。2011年夏天回国二十天,旧戏重演。我全呆在北京,但坚持戴口罩,基本没事。妻子没有戴,虽然仅在北京呆十天,临走是还是喉咙痛

1996年到2011年,我在外面15年没有回国。这里当然有诸多原因,但空气污染是重要的考量。1999-2000年间全家住在日本,和家乡近在咫尺。但我最后否决了回国探亲的计划,理由是女儿才一岁左右,无法承受国内的污染。

2011年夏天孩子长大一些,全家终于在夏天回国。经过二十天的走马观花,发了几条微博:

“北京满街啤酒肚。你说骑车大家说怕尾气。可我日常观察,谁也不怕尾气,出租四窗大敞。没有人戴口罩。开始两天我没有戴。后看两个骑车人戴。于是也开始戴 了。普通医用口罩就很有效果。侄儿骑车戴一个德国进口的,黑色,如果佐罗大侠,还挺酷。不戴口罩,三十年内也许没事。但似乎没人想三十年后咋办?”

“我提倡戴口罩,于是有人说:你没必要这么较真吧 北京没几个怕尾气怕到戴口罩的,怎么,在外国待时间长了人都金贵了。实在无语。这世界上,人不金贵,什么金贵?我要是仅仅宝贝自己,自己戴就行了,没必要这里说。中国人人戴口罩,救命不说,至少能省几百亿医疗费用。中国是不是太有钱了?”

这几条文字,立即引起一番口水战, “炫耀”、“矫情”的骂声不绝于耳,甚至还有昂然宣布“取消关注”的。然而,事到如今,人们终于开始面对现实:北京的空气污染,并非是我一个人炒作出来的。

现在不妨给大家算一笔账: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接近1000究竟意味着什么。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控制质量指数在0-50之间属于“良好”,即空气污染基本没有危险。空气质量指数在50-100之间属于“中等”,即空气质量尚可接受,但对于少数有呼气器官疾病的人群,则可能带来中等的健康忧虑。101-150之间属于“对敏感人群不健康”。这样的天气,对于老人、孩子、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已经构成了健康威胁。151-200之间则属于“不健康”,即空气对所有人都构成了健康危害。201-300是“非常不健康”,这已经到了健康警报的级别,对人们的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危害。301-500则属于“危险”或“有毒害”水平。这样的空气,构成了健康上的“紧急状态”。根据我个人长期的观察,北京的空气处于“良好”状态是非常罕见的。大部分时间在“不健康”和“非常不健康”状态。“危险”水平则是司空见惯。所谓“爆表”,则是超出了国际上最恶劣空气的上限。虽然仪器能测量出这种“爆表”后空气污染的数字水平,但怎么命名比“危险”还危险的空气?看来国际上也有点黔驴技穷。

也许回到我的个人经验更能说明问题。我在波士顿市中心的大学教书。波士顿2010年的PM2.5密度平均值是9.45(最低7.7,最高曾达到11)。这样的空气,让我们略感头痛,全家避居远郊农村,附近没有观测站。不过,波士顿地区有观测站的乡间,PM2.5的密度接近1的水平。也就是说,赶上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北京住一周,足以把我在波士顿地区生活一年所呼吸的PM2.5都吸到自己的肺里。想想这些,我怎么可能轻易回来?

这算是“矫情”,还是“炫耀”,或者是“隔岸观火”的“优越感”?我还是让读者们自己去判断吧。故乡的那些事情,在“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情况下,亲朋好友居然蒙在鼓里。这对我而言,实在于心不忍。这也是我不停地大声疾呼的理由。我相信,当人们获得了信息后,就慢慢会有所行动。我年过半百,自省一生尚且一事无成。不过,如果真能把PM2.5的事情在中国炒热,引起足够的警觉,也算是没有虚度光阴,人生多少有些慰寄。也许,这就是我一点可怜的私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