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薛涌微博
薛涌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319
  • 关注人气:207,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算什么》:市场机制为什么对付不了一场雪

(2012-09-24 10:13:34)
标签:

杂谈

《美国算什么》:市场机制为什么对付不了一场雪

《美国算什么》:市场机制为什么对付不了一场雪

《美国算什么》:市场机制为什么对付不了一场雪
【去年十月大雪封门,基础设施瘫痪】

10月29日夜晚,一场大雪光临美东,最厉害的地区下了两英尺厚。我家的供电顷刻间中断。在接下来的六天中,断电、断水、断热。周围大部分地区,即马萨诸塞州的中部和西部,也同样受困。开始时,州长还出来安民,说受灾很严重,面积很大,希望大家耐心,并赞扬电力公司高度职业化的修复工作。但是,三天过去,家里还是漆黑一团,室温越来越冷,厕所马桶都没有水冲。居民们从“情绪稳定”,变成了怨声载道。州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公开指责电力公司玩忽职守。马萨诸塞州的总检察官宣布对所涉及的电力公司进行调查。一场修复工程演成了地方的政治危机。

修复缓慢当然并非毫无理由。此时还没有入冬,雪来得太早,因气温比较高而特别湿重。更糟糕的是,树上的叶子还没有脱落,正好用来承受积雪。许多树木不堪重负。马萨诸塞州中西部是大片被森林覆盖的乡村。树木大批倒下,切断电路。电力公司自然有些捉襟见肘。

但话说回来,这并非平空而降的天灾。这场雪早有预报,给有关部门充分的准备时间。况且,新英格兰地区以大雪闻名,几乎每年都来。对付这样的雪灾可谓轻车熟路。更不用说,这场雪也仅下了一天,之后马上风和日丽,积雪融化掉,对抢修工作非常有利。以美国这样一个高技术的现代国家,难道不足十几个小时的大雪就能让一个地区瘫痪一周?如果大雪连续下六天(这也并非是罕见的事)会怎样?如果大雪是深冬来,雪后气温在零下二十度而不是现在的零上十度,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也怪不得,居民们纷纷指责电力公司失职无能。

负责给灾区供电的,主要是两家大电力公司:National Grid和NStar。其中后者正在和总部在康州的东北电力公司进行合并。一旦合并成功,对于NStar的总裁来说,就是930万美元的收入。此公去年的收入就高达790万美元。另外几位高管的收入,则分别是210万、190万和100万。头五位高管去年的总收入高达2100万美元!

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解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么高的收入,是为了刺激高水平的表现。但是,面对一场政府还没有宣布为灾难的雪,这些明星级的高管竟无所措手足。他们被证明无能后可以被解雇吗?没那么便宜。如果要解雇这些高管,必须支付高额的遣散费(severance package)。其中去年拿了790万的总裁,遣散费高达1020万美元!另外几位高管的遣散费,分别是710万美元、330万美元、680万美元和410万美元。换句话说,雪灾中总裁如果继续在家睡大觉、玩忽职守、被提前解雇,他马上拿上千万美元回家,一辈子不愁。凭什么好好干呢?

我是市场经济的信徒,但对国内经济学界的一群市场万能论者很不以为然。市场规则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市场规则并非我们社会的唯一规则。经济学的一大基础,就是经济学家自己也承认并不太懂的东西:人的动机,以及被这种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因为人类在“认识自己”方面没有充分的把握,所以只能在这里领域借助于假设来建构理论,比如假设人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等等。其实,这些假设在目前的心理学甚至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怎么能用建立在明明靠不住的假设上的“经济规律”来规约一切呢?

从这些大雪看,在美国这一号称是最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中,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电力公司,总是越做越大,不断并购。这些公司越是赢,规模就越大,控制的市场份额就越多,越具有垄断性。我们附近的镇Concord,没有依靠这些大的电力公司。这场大雪导致那里20-25%的家庭断电,比我们这里99%的规模小得多,但是24小时内迅速修复。大公司覆盖的地区,则在总检察长启动司法程序的威胁下才加快脚步修复。有居民抱怨:这么大的公司,能够从全国各地调动资源。但是因为过分追求股市回报,不愿意花钱,所以慢条斯理地修复。用户因为没有电而停止工作,冰箱内食物坏掉,有些人冻病甚至冻死……这些就都不在市场竞争所照顾的范围之内了。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凡是绝对权力都很可怕。不管是政治权力还是市场权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