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看中国》:保障房是城市的生命

标签:
杂谈 |
近几年政府大力推动保障房建设,受到许多批评。批评者的理论无非是说保障房不符合市场规律,并以保障房建设超标、住户违规欺诈等等现象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应该承认,保障房确有户型过大、超标的现象。保障房前长期停着私人车,被有车族占据,也时有报道。但是,以此来反对保障房的建设则根本站不住脚。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清查保障房的超标、违规欺诈等等,技术上相对比较容易。如果政府下决心认真查处,并且严厉惩罚弄虚作假者,有钱人就不会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侵占保障房。
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人口密度大、都市集中的地区,保障房早已成为了基本的社会福利。大约85%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组屋中,大约一半的香港居民居住在公共住房中,荷兰的主要大城市,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等,公共住房也占住房比例的一半左右。在世界的经济自由度排名榜上,香港、新加坡占据头两名,荷兰为第15,中国大陆仅排在第138。在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排名榜上,新加坡第二,荷兰第七,香港第十一,中国大陆第二十六。就连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在700多万住房中就有三十多万是公共住房。而澳大利亚的经济自由度在全球排第三,经济竞争力为全球第二十。研究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就知道,保障性住房和市场经济及经济竞争力不仅并行不悖,而且相辅相成。
这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上百年的探索,通过一系列的错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已经摸索出相当珍贵的经验。这里兹述一二。
第一, 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保障性住房鼓励小户型的集约居住模式,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小户型占城市住房的主流,就自然加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使得公共交通更有效率。比如,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在市中心的小户型住房周围不设停车位。因为这里公交四通八达。这是中国大城市最容易学习的地方。象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市中心公交基础设施还是初具规模的。在完善市区公交的前提下,可以取消市区内居民区的停车位。特别是在保障型住房附近,严禁停靠车辆。这样监督起来也相当容易,只要见到私车就拖走。如果发现是住户的车,就要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清查,看看是否属于违规侵占。
第二,
第三,
当然,所有这些经验,要好好地学来,基本的前提在于保证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廉正性。面对屡禁不止的欺诈违规,政府不仅要加大清查力度,而且有施以严法峻刑之必要。情节特别恶劣者,甚至可以没收其财产,杀鸡儆猴。同时,遵循社区自治的原则,鼓励居民成立有关的委员会,监督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总之,保障性住房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保障性住房管理不好,是政府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