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吹自擂的中美,其实都是奥运中的矮子

标签:
杂谈 |
谁是奥运大国?--奥运会最恶心的地方,就是靠着人多势众展示所谓“大国风采”。
伦敦奥运会已经成为历史。金牌、奖牌大国都在清点战绩。美国媒体充满了欢呼:美国证明了自己是世界第一,中国在北京奥运会的表现仅仅是个特例;一些美国运动员拿了金牌,还在那里唱爱国主义高调:我来这里是代表美国—世界最伟大的国家!中国媒体也不甘示弱: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境外奥运的最好成绩。东道主英国自然也满心欢喜:金牌总数第三,世界大国也!
然而,非主流的媒体,早就开始计算人均奖牌数,并以此衡量各国的奥运成就。本来,奥运精神是重在参与,不能以胜败论英雄。可惜,毕竟奥运会有参赛资格的及格线。运动员的成绩,反映其本人甚至所代表的社会的体育成就。不过,奥运精神不管怎么解读,也不应该和民族主义沾边。奥林匹克精神超越国家、种族,展现的是个人的品质。所以,本届奥运会最为精彩的场面之一, 是人口仅120万的巴哈马4×400米男子接力队,在最后一棒超过了再也跑不动的美国人,获得金牌。如此小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挑出四个人来,就把三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能找得到的最优秀的四个对手击败。这才是奥运荣耀。
以人均来计算奥运奖牌,体现的也是这样的原则。重要的不是哪个国家拿了金牌第一。奥运竞争,虽然有个人和集体之分,但本质上是一对一的竞争,没有30个队员上场和5个对手比赛足球的规矩。真要估价各国的奥运成就,就应该看看各国给个人提供了多少“更快、更高、更强”的机会。以这个标准看,结果会令许多人吃惊:奥运赛场上虽然星条旗满天飞,但美国人的运动天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几乎垫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金牌大概十分威武,但中国队所代表的大陆人的运动才能,怕是赶不上香港。
网上有人马上算出了各国平均每百万人口获得的奖牌数。最顶尖的几个,全是发展中小国:格林纳达(9.1734)、牙买加(4.1534)、特立尼达和多巴哥(3.2616)、巴哈马(3.1627)。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领先的则是新西兰(3.0037)、丹麦(1.6235)、澳大利亚(1.5898)、荷兰(1.1954)、爱尔兰(1.0589)、英国(1.0310)、瑞典(0.8788)、挪威(0.8497)、芬兰(0.5700)、德国(0.5412)、加拿大(0.5248)、瑞士(0.5225)、法国(0.5181)、意大利(0.4571)、西班牙(0.3614)。美国每百万人口仅获得0.3314个奖牌,在八十多个国家中仅列第50位,不仅排在上述这些国家之后,也远赶不上“没落奥运大国”俄罗斯((0.5938)。除了比利时、葡萄牙、和勉强算发达国家的希腊外,很少有发达国家会落在美国之后。
在中国周边地区,蒙古则以平均百万人口1.5723枚奖牌遥遥领先;韩国居次(0.5731),属于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加坡(0.3736)似乎在奥运会上湮没无闻,其实人均奖牌略微领先于美国;日本(0.2983)反而略逊一筹。在中国地区,香港(0.1398)和台湾(0.0865)则都比对奥运有着国家级狂热的大陆(0.0648)要优秀。实际上,中国的人均奥运奖牌在85个国家中仅排名第73。
以人均奖牌数衡量一国的奥运成就,虽然也不是很科学,特别是对格林纳达这样人口仅十万的小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比起以奖牌总数衡量奥运成就来要靠谱儿得多。衡量一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看人均GDP,而非GDP总量。看看人均奥运奖牌排名就知道,规律相当明显:加勒比地区遥遥领先;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斯堪底纳维亚地区及周边的国家,表现则在西方国家中十分突出。美国是个肥胖之国,人均寿命在西方国家中处于下风,健康状况堪忧,仗着人多得了奖牌总数第一,怎么能证明美国人最有运动天才?中国公众最近已经成熟得多,知道金牌大国背后的现实是运动设施缺乏、健康状况不佳。奖牌的成就,无法扼制人们对举国体制的质疑。
奥运会本是一个让大国谦卑的机会。这样,奥运才会帮助这些大国病夫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金牌奖牌当鸦片来自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