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一岁就上常青藤》想到的(一):小鳅生活点滴
(2011-01-10 10:43:17)
标签:
转载 |
薛涌的书《天才是训练出来的》引发了我许多共鸣。薛老师说如果我看了他的另一本书《一岁就上常青藤》的话,一定会有更多话想说。的确如此,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小鳅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感觉非常温馨。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碰到同样或类似的情况。
当我把这相似的一幕告诉薛老师时,他建议我们用卖琴试探小鳅的态度。小鳅和他女儿不同,她虽因卖琴而有所迟疑,但最终还是决定:即使卖琴也不学了。于是我们停止了她的钢琴学习。
可见,即使父母采取了完全相同的做法,但鉴于孩子动机和具体情况不的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
薛老师提到他女儿刚开始写作时,拼写错误很多,但老师从不纠正。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是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而当务之急,是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如果每个字都改,他们顾了拼写,就筋疲力尽了,而且也觉得太枯燥,不想学了,也不可能再用句子表达自己。
在这点上,我家的做法与美国的教育完全一致。当老师嫌小鳅写作文啰嗦时,鳅爸就有不同观点。他说他即使要给孩子修改作文,也不会改太多,如果孩子的作文给改得面目全非,文章是漂亮了,但孩子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孩子刚开始写作,啰嗦在所难免,写得多了慢慢会好的。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以表达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创造力,也使其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有效率。
在尊重原创方面,我家的教育方法与薛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小鳅非常喜欢编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晚上从外婆家吃晚饭回家的路上,她都会给我编一个故事。小鳅还喜欢和鳅爸一起编故事,故意给对方继续往下编设置障碍。小鳅是个有想法的孩子,总喜欢找机会给我和鳅爸上课,由她做老师,讲环保等她感兴趣的主题。对于小鳅的一切原创行为,我们一直持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并给予积极配合。
看到薛老师给女儿讲银行存款和利息等理财知识时,我想到当小鳅津津有味地看儿童理财书《小狗钱钱》时,也问到我们很多金融方面的概念,如银行如何挣钱,为什么把钱存银行能得到利息,什么是政府,政府怎么会有钱,这些钱都怎么用等等。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全家起床前鳅爸生动地给小鳅讲解了很长时间。小鳅在超市买酸奶等东西时,不仅会看保质期,而且常常告诉我今天这个促销,比平时便宜很多,所以她买了这个。
我一直筹划着让小鳅和同学一起去公园门口卖一次气球什么的,卖完后让孩子们了解进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看看是否赢利、赢利多少,最后再把赢利的钱捐出去。
薛老师在书中有不少关于穷富的内容。关于穷和富,我们也问过小鳅,她觉得我们家富吗?小鳅摇摇头,因为她看到不少比我们家富有的家庭;再问她,我们家穷吗?她还是摇摇头,她觉得她从来也没有过想要而我们家买不起的东西,当然她要的往往是书和画画之类的文具,所有这些我们是敞开供应。我家每周都会买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需求的书。我告诉小鳅,我们家肯定不穷,因为我们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会住四五星级的宾馆。如果真穷的话,旅游就可以省掉了。
当我问她钱是否重要时,她总会回答:“重要,但钱肯定不是最重要的。”问她钱是否能买到一切,她的回答是否定的。其实这就是我对钱的看法,现在也成了她的了。
在小鳅出生前,我们与小区里的人基本没什么交流。因为小鳅的缘故,我们和邻居们关系都密切起来,他们都喜欢逗逗小鳅,夸夸小鳅,和薛老师一样,因为孩子,我们的世界变大了。
看到书中一些与小鳅相关的内容我会与小鳅一起共读。
书中很多育儿的实例都成了我教育小鳅的好例子。
当同学珊娜拿了薛老师女儿的铅笔,而致使她考试成绩大受影响时,薛夫人问她:“珊娜拿你铅笔的事情,你告诉过别人吗?”女儿说:“没有,我也绝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一告诉别人,大家就都会觉得她是小偷。我不要大家这样看她。”我感到薛老师女儿小小年纪就能那么为别人着想,真是难能可贵。我们经常教育小鳅对人不要过分苛责,要多为别人着想,正好用这个事例向小鳅说明为别人考虑的重要性。
孩子生来都难免自私,所以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小鳅刚上学时,经常说这个同桌这里不好,那个同桌那里不好,我们一直鼓励她去多多发现同桌的优点。现在,小鳅回家来,会时不时说她出同学的优点,每个同桌在她眼里都变得可爱起来。我们相信,她的同桌们可能还是那样,变化的只是小鳅的专注点。2010年12月31日,小鳅班里开年末联欢会,老师说所有的同学都自顾自地拿凳子,只有小鳅等三个同学给老师们搬凳子。能够想到别人,这是小鳅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