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高中课改叫板高考

(2007-09-03 10:02:57)
标签:

时事评论

在新的学年中,北京市高中将全面进行课改;已经习惯被别人安排学习的学生要学会规划和发展自己的未来。用北京九中的郝校长的话来说,“选修课在教育中渗透民主思想,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课改增置的选修课,分为国家课程中的选修和校本选修两大部分,学生至少要在选修课上拿到28学分,自选课占总课时的1/3。

 

这一课改,未必一步成功。但是,中国如果想从“中国制造”转向一个“中国创造”的国家,此步则不能不走。过去那种全是必修课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国制造”:所有学生,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按一个模式批量生产出来,批量投放市场。学生并不参与设计自己的未来。我一位朋友,在好不容易考进清华,学了五年锅炉;结果毕业时,他学的那种锅炉被淘汰了。而我们最好的教育,把他和他的同学们仅仅当成是这种锅炉的一个部件而已,只好跟着过时的锅炉一同被淘汰。在如今创新型的知识经济中,这种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会不断制造废品,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美国一位企业总裁曾说:“在当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中,你每五年都要有序地重新塑造你的公司,很难预料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因此,我们最需要的与其说是专业人才,不如说是能够应变的创新式人才。”

 

批量生产的教育哲学,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设计课程。在计划经济中,这种“需要”是比较好预测的。反正国家规定每年生产一定数量、一定型号的锅炉,清华每年按这样的数量和型号造就若干锅炉人才,这是错不了的。市场经济则不同,“需要”很难预测。而下一代人的兴趣,则塑造着未来市场的“需要”。学生参与设计未来,其实就是参与设计未来的市场。举例而言,孩子泡在网上,令老师和家长担心。但是,这件事情本身说明了一个问题:网络是未来经济的一个主要动力。孩子对网络的走向,也许比一般的家长老师更有直觉。让他们在一定的指导下发展这方面的爱好,长大后甚至可能创造一个产业出来。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创造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动地被人“制造”。培养人才从“制造”走向“创造”,我们才能迎来“中国创造”的时代。

 

当然,道理讲得固然好听,面对“国情”,这种理想也许要打折扣。比如,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折腾选修课,高考怎么办?越是临近高考,学生就越要被迫回到现实。不过,“国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许多人,特别是学生,对“国情”有强烈的不满;许多孩子会反叛。当选修课在北京一些精英高中推广时,靠传统的高考就无法选拔出来优秀人才。高考固然还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但是,高中教育也并非不能逼着高考改革。

 

针对高中的选修,高考应该如何对应?那就是“选考”。我曾反复推荐美国大学入学学术能力测验(SAT) 的模式。这种考试,非常基本,主要课目就是语文(英文)和数学。不过除此以外,还有二十门专业考试,包括文学、数学、生物、化学、美国史、世界史、以及各种外国语等等。另外,还有三十多门高级课程考试(AP TEST),通过后有资格免修有关大学课程。这样的结构,事实上就是“必考”和“选考”结合。“必考”保证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选考”则给学生自由发展、自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近几年,中国的大学争先恐后地烧钱竞争、大兴土木,却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在招生和教学问题上因循守旧、严重失职。如今北京高中的课改,则逼着大学改革。希望国家在政策上,要适当把经费从大学中抽出来,支持高中这样的改革,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而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