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本月将在美国登陆。他将被所在的俱乐部洛杉矶银河队在本周五正式介绍给公众,并在七月二十一日参加首场比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洛杉矶银河队在今年大联盟的西部赛区排名垫底。他的固定年薪是五百五十万美元。五年内大致可以获得两亿五美元的总收入,而他的队友,最低一年才一万两千美元,不及美国一个普通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三分之一!说世界一流联赛中一流球队的一流球星,加盟了末流联赛中的末流俱乐部,一点也不为过,这在足球史上恐怕也少有耳闻。
正是这一一流球星和末流俱乐部的奇妙组合,使人们把目光转向美国足球:为什么美国的大联盟能把小贝找来?美国给他提供了一个什么舞台?他又能在这个舞台上演什么戏?
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贝和美国足球的结合是天理。双方虽然一是一流一是末流,但却是一个日落一个日出,大家在各自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中不期而遇。如今晚霞尚亮于晨曦,走下坡路的小贝需要体面地在一个肥缺上退休,美国足球也需要他引起世人的注意。小贝在美国的登陆,即说明这个未来足球超级大国的成就,也说明了其问题。
小贝登陆美国,可以说是前赴后继。三十多年前,贝利、贝肯鲍尔等等被重金邀请加入了横空出世的北美足球联盟,职业联赛在美国起步。人们预言,美国马上会成为一个足球王国。可惜,北美足球联盟很快破产。职业足球,在美国又无影无踪。人们普遍将这一烧钱靠超级明星推动足球的模式,视为一个失败的范例。
然而,人们没有看到,在七十年代的美国,职业足球虽然失败,足球却成功了。贝利来时,美国人还不知道足球为何物。但自此以后,足球就征服了美国人的童年。一代一代的孩子,都是踢球长大的。“足球妈妈”的名称不胫而走。这也是十几年前成立大联盟、重新振兴职业足球的底气。
不过,这一新起的足球文化,有其根深蒂固的反商业化倾向,阻碍着职业足球的发展。如一位体育评论家所挖苦的:“美国人踢球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看球。”你可以碰到许多踢足球长大的美国人,球艺非常精湛,到中国的任何高校,大概都可以代表校队出场,甚至成为主力。但是,你如何让他说出五个现役足球明星的名字,他则会支支唔唔,活象个二百五。我家住在波士顿外十英里左右的小镇阿灵顿,开车出去不足七八分钟的范围内,至少可以找到七八块绿茵场,其中包括在当地高中的奥林匹克标准足球场。八岁女儿的同班,许多也都接受了足球训练。甚至在这个年龄层有了“小联赛”。但没有听说谁看球的。一天学校让大家都穿红色衣物,因为当地棒球队红袜子队开始了新赛季,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当地还有个叫“革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当然更无人关心其命运了。
足球是郊区中产阶级的运动。其流行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其非商业化的“纯洁性”。那些中产阶级的“足球妈妈”,是希望孩子通过踢足球强身健体、培养纪律性、竞争精神、合作能力、领袖才能。足球是一个强调组织的运动。在大企业等等组织结构主导的社会,你要成功,就必须懂得怎么组织、怎么和组织打交道。那些中产阶级的足球妈妈,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城市内贫民窟中整天泡在篮球场、梦想着靠打球上大学、进NBA的黑孩子。足球本身不给你提供挣钱谋生的机会,而是让你避免金钱的诱惑。足球不那么野蛮、不那么有铜臭气、不那么“黑”,能让孩子从体育中学到一些基本为人处世之道,日后进常青藤,成为CEO,绝不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球星。当然我们还不能忽视,所谓美国居世界第一第二的足球人口,有一半是女性!这等于给职业足球的人才基地减半。
另外,全球化本身,也对美国职业足球的发展有若干副作用。踢球不看球,不管这多么反映了美国足球的文化特质,毕竟还是违反天性。踢球不可避免地会塑造狂热的球迷。不过,球艺精湛者,看球口味高,大联盟自然不在他们眼里。而如今电视转播发达,许多美国人已经养成了下午从工作场所溜出来看英超的习惯。去年世界杯决赛,美国的电视观众达到将近一千七百万,和棒球世界系列的收视率相当,超过了历年NBA决赛的平均上坐率。所以也许可以这样总结,美国人第一是踢球不看球,第二是看球也不看自己的足球。有人甚至预言,引进小贝是为了让美国人看球。但是,看他在皇马踢球的美国人,恐怕要比看他在银河队踢球的美国人还多。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毕竟足球人口才是发展足球的本钱。踢球的人多了,上述问题都可能解决。首先,美国足球固然是郊外白人中产阶级的运动,但如今有几千万酷爱足球的拉美裔在美国,他们正在改变业余的足球文化。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以足球为生。从观众上看,大联盟正常赛季平均每厂上座率为15504人,早已突破了不过万的生存状态。这个数字即使放在欧洲,也跟在德国、英格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荷兰、苏格兰之后的排第八位,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土耳其。如今大联盟有十三个队。在连续亏损数年后,银河队和达拉斯FC队已经开始赚钱。芝加哥、丹佛、多伦多的三个俱乐部,预计本赛季结束时也会有赢利。大联盟过去要花钱买电视转播,如今则有两千万美元的电视转播收入,一亿五的产品销售收入。另外,六个足球专用比赛场已经建立,容量在一万八到两万七之间,另有两个比赛场马上开始使用。这一长远投资,反映了职业足球已经站稳脚跟、很难再破产。银河队主场的比赛场是最大的,为两万七千人。小贝加盟后,季票已经销售了一万一,几乎已经把座席占了一半。加上零票,爆满的场面绝非不可能。一句话,大联盟正在完成扭亏为盈的历史性转型。
在体育市场上,足球已经开始突破四大球的垄断。当然,吃柿子先挑软的捏,首先挑战的是冰球。六月美洲金杯赛美国对墨西哥的冠军争夺战,电视收视率比冰球Stanley杯冠军赛的收视率要高40%!这次小贝登陆后的巡回赛,可能在麻省和华盛顿各吸引三万多的观众。在纽约巨人体育场,则可能卖出将近八万张票。
有人说,美国足球一蹶不振,需要小贝来拯救。大联盟的主席Don Garber则说:“美国足球根本不需要拯救,小贝只不过是使之略微改善一些。”美国足协主席Sunil Gulati也说:“足球在这个国家正在被主流所接受,小贝的到来标志着足球作为主流运动的成型。”如今美国还没有出现足球巨星。一代世界水平的球星的诞生,大概还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小贝正好补上这一空档。以Simon Kuper的“法眼”,32岁金发碧眼的小贝,首要的使命是吸引那些郊区中产阶级的“足球妈妈”。她们正好是在女足潮中长大的一代,是世界同龄女性中球艺最为精湛、也是最懂球的一群。她们要迷上小贝,会开着一个大的SUV,把全家四五口人都赶到看台上来。而这个阶层,正是世界体坛最富的财源。
我1994年到达美国,看了当年美国的世界杯,看着大联盟从无到有一步步的艰难成长。对比一下同时开始的中国职业足球,实在感慨万端。被四大球占满了的美国体育市场,本来根本没有足球的位置。美国没有足球人才,没有市场,没有足球文化和知识,甚至没有用在足球上的金钱。但是,美国有一个宝贝,就是职业体育的经营模式。未来的大联盟,在这个模式的推动下势头看涨。如果让我预言的话,我相信在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将有问鼎世界杯的实力。不过即使在那个时候,美国还不会有一流的足球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