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先学会附庸风雅

(2007-01-01 12:06:43)

让我们先学会附庸风雅
薛涌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候。如果从财富上来判断,这话确实没错。但是,这一“盛世”将被历史如何评判?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想象一下我们时代的历史位置并不是太难。历史评判一个时代自有其“脾气”。财富的积累固然会创造“盛世”,但只有财富没有文化,则会在历史中失去身份。

古代的 迦太基就是一例。迦太基是地中海南岸的一个商业帝国,一度主宰着从地中海到东方的贸易,和罗马分庭抗礼。后来出了个军事天才汉尼拔,差一点把罗马灭掉,可 见其实力之不俗。但是,罗马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迦太基则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这并不能归结为她后来被罗马毁灭。军事征服无法毁灭文化。比如希腊被罗 马征服,希腊文化却征服了罗马。真正的问题是,迦太基生意作得甚火,却没有文化表现。所以历史学家对迦太基十分冷淡,除了写罗马史时提一下外,这个帝国似 乎没有存在过。

欧洲被 历史优遇,文化是一张大牌。中世纪后,欧洲有了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重镇。这种复兴,当然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的。中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如威尼 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等,是欧洲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工业中心。从拜占廷帝国到罗马教廷都要到这里要贷款。在这些城市中的精英阶层有个时尚:大家要 通过文化表现来展示自己的成就。于是象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大师就有了足够的资源专注于文化追求。后来欧洲成为莫扎特,贝多芬的故乡,也是同样的原因。王公贵族在后面资助这些文化天才。

我们可以说那些王公贵族附庸风雅。不过我们也不能不问:如果他们不附庸风雅,欧洲的文化会剩下什么?再往深说,附庸风雅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你可以设想一下,当今中国的大款如果真碰到贝多芬这样一个天才,能认得出来吗?

这也就 说到了本文的主题:文化比财富重要;文化积累比财富积累更困难。如今我们正处于暴富的时代,但是,中国的富人,还不懂得资助文化,更无文化鉴别力。这是造 成中国文化贫瘠的一大原因。上个世纪前期出了个梅兰芳,现在出不来了。因为那时的人有口味,富人知道捧谁;现在的富人则口味太低。前几天看《英雄》,简直 哭笑不得。这片子算是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导演和演员了,但竟如此粗俗和空虚,导演唯一的本事,就是室内装修,靠布景吸引人们的眼球,干的是所有有钱人都能干 的事。张艺谋走到这一步也很正常。他存活的方式就是借中国文化的家底儿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可惜,他对中国文化的家底儿不了解,对西方文化更不了解,所以才 低俗到这一步。

现在中 国的富人手里有的是钱,也很想附庸风雅。但是,比起当年欧洲的贵族来,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附庸风雅。现在也只有看第二代富人的表现了。英国人有句俗话,说 培养一个贵族要三代人。意思大概是第一代是暴发户,有钱但粗俗;第二代从小受良好教育,但是家庭中受父母的影响太大,脱不了暴发户的习性;第三代不仅受了 好的教育,而且成长过程中和第一代隔离,家教好得多,也许最终会有些文化。

不过,这种三代贵族论不是必然。关键要看大款们怎么教育孩子。在如今的世道,似乎看不出太多好苗头来。当今的中国几乎没有严肃文化。看看从八十年代至今,中国有什么象样的文化产品能够传世的呢?八九十年代比三四十年代富得多,但文化上比得上三四十年代吗?

真正的文化,大多根植于民间。靠国家把纳税人的钱投入大学,并培养不出文化来。中国的富裕阶层,应该承担其文化责任,至少学会怎么附庸风雅。中国不能永远是一个世界工厂。中国更不应该成为一个现代的迦太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