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还是“东亚病夫”               薛涌

(2006-10-09 21:28:30)
摘自<中国文化的边界>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
 
中国自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已经有20年了。当时我们
的豪言壮语是:“再也没有人敢叫我们东亚病夫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金
牌总数第二,奖牌总数第三,俨然是一个体育超级大国。现在我们正准备在2008年
在北京当老大呢。但是,看看我们正在高度城市化的社会,人们的运动空间越来越
少,乃至孩子踢场球也要缴钱。中产阶级缺乏锻炼,知识分子中年早逝,国民体重
越来越重。从1992到2002年,肥胖症患者增加了一倍。根据卫生部的统计,7.1%的
中国人患肥胖症,22.8%的国民体重超重。在大城市危机更为严重。60%的北京人超
重。肥胖症蔓延到孩子中。另外,还有1亿6千万中国人患高血压,2千万中国人患糖
尿病。我们还不必提因污染而日益增高的呼吸道疾病,那些正在灭绝的“癌症村”。
中国人还是“东亚病夫”!
这样的结果,和环境的恶化、饮食的变化、私人轿车的流行等等,当然都有不可分
割的关系。但是,中国体育界的失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奥运战略已经使我们
的体育界忘记了国民的健康。体委的官僚,没有利用中国近20年的经济起飞,掀起
民间的体育运动,重新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和美国比较一下就能看得清楚。美国人也不是天生就象现在这样爱运动。
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的中年人是不运动的。George Sheehan,美国健身长跑的祖
师爷之一,从1963年开始跑步。那时他是一个成功的中年医生。开始时,他只敢在
自家的后院里跑。后来上了公路,结果引来满街嘲笑,甚至司机冲他不停地鸣笛抗
议。邻居纷纷问他的孩子:“你爸爸怎么穿个内裤每天在街上乱跑?”
1964年,这个疯人George Sheehan决定参加波士顿马拉松,当时只有225位选手。如
今,你要参加波士顿马拉松,首先要到别的地方跑一个马拉松,年轻人要在3小时10分
钟之内跑完全程(这个成绩国足队员大概一个也达不到),才算有资格参加波士顿马
拉松。最后参赛的人数,限定15000人。根据2000年的一个调查,美国每月参加户外
运动的人,从1994年总人口中的50%上升到1999年的67%。其中有30%的美国人每年参
加五种以上的运动。健身房的会员在1960年代几乎是零,到1980年代中期就增加到
1500万人,到2000年则有3280万人。另外许多公司在工作场地设立健身房。
如今的美国人,大概每周工作40个小时,业余时间也有40个小时。从1965到1995,
美国人的每周业余时间平均增加6.2个小时。结果,美国人业余活动(如运动、看电
视、文化活动、宗教活动等等)的时间都有所增加。但是运动的时间增幅最大,达到
200%。
为什么会如此呢?首先,白领的中产阶级崛起。这些人多属于脑力劳动,工作之余
需要活动筋骨。第二,美国人婚龄提高,离婚率也增高,处于求偶状态的人数急剧
上升。对于这些人来说,体形和健康成了情场上的本钱,必须好好维护。第三,大
学生越来越多,国民文化程度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不过,这些趋势,在中国最近20年同样出现了。我们有中产阶级的兴起,假期也长
了,婚龄高了,离婚成了家常便饭了,大学又不断扩招。但是,我们中国人怎么就
不运动呢?显然,我们没有草根式的体育运动。
这看上去是个“群众体育”的问题,和竞技体育、奥运会没有关系。错!美国这几
十年制造了一个“运动阶层”,给竞技体育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特别是一些奥运会
项目,本来没有商业化的潜力,现在都商业化了。比如,美国人1999年在业余体育
上的花销,达5350亿美元之巨!比印度的国民经济总产值还高。于是,运动产品的
公司,就变得势可敌国,看见一个明星的苗子,马上一笔巨额赞助仍过去。体育经
费就解决了。我家边上一个只有一间屋的简陋健身房,竟还有为奥运会训练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体育,白白浪费了20年。除了奥运会上的几个金牌,我
们还有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