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英主义与草根主义  薛涌

(2006-06-11 07:54:05)

我最近写了一系列文章,称香港的大学高于北大清华,引起一些网友的激烈反驳。他们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北大清华汇集了全国的精英,并非一个“小地方”可比。特别是一些在香港的学校读过书的人,嘲笑那里的学生素质平平,就知道打工,哪里能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北大清华学生可比?!不错,清华过去也确实有禁止学生在学校开店经商的措施。

 

这些反驳,事实上是否正确上且另当别论。最成问题的,是其背后精英主义的教育理念。似乎大学就是把天下读书最好的人挑出来,施以最优异的教育,使之成为天之骄子。曾几何时,一位北大教授痛心疾首地说:北大对不起学生。因为北大的毕业生,本来应该人家跟着屁股后面抢,自己根本不用去找工作,现在则要低三下四地写简历求职。好象上了北大就是中了状元。当官是应该的。没有官当就是世道不清明。当然,也正是这种精英主义的理念,使国家对北大清华进行不成比例的投资。

 

这种精英主义的大学教育理念,并非中国独此一家。比如,去年底法国骚乱时,总理Dominique de Villepin在著名学府Ecole Nationale d’Aministration对毕业生致辞,强调给每一个人均等机会的社会理想。但是,他的听众构成则是对他的讲话的一个讽刺:101位毕业生,没有一个黑人或阿拉伯裔,尽管这两个种族在法国人口中占了十分之一以上。“华尔街日报”称,这所战后由戴高乐创建的培养法国政府官员的学校,已经变成了官僚与社会脱离的象征。

 

这是一所绝对精英的学校。从1945年至今,只培养了七千名毕业生。所有学生都要经过最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一旦入学,就成为了政府雇员,开始领薪水。该校最早的毕业生,到1960年代末才四十几岁,到了从政的盛年。但至今该校已经培养了两位法国总统(德斯坦和希拉克)和五位总理(包括现任总理Dominique de Villepin)。法国的顶尖企业,机构,和团体,如法国航空公司,utility Gaz de France,法国银行,乃至欧洲中央银行,法国社会党等等,都是由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来领导。要说教养,该校塑造的领导人会让大部分美国总统无地自容。

 

但是,也正是在这些精英的领导下,法国的公共债务达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6% ,失业率高居不下,社会危机深重。批评者指出,这一学校用严格的考试制度挑选学生,那些有资源为这样的考试进行长期准备的,往往是上层社会的学生。一项2003年的研究指出,该校毕业生的子女,只占历代法国人口的0.01%,但在2003年的毕业生中竟占4.4%,在前30名的优等生中占28%。而这些学生毕业后,马上“空降”到一些重要的岗位上。统治法国的政治精英,简直就成了世袭。所以,一些批评家指出:Ecole Nationale d’Aministration给法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她培养了一批智能优异却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无能的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

 

在日本,类似的情况也在出现。东京大学和早稻田的毕业生对政经界有垄断性的影响。能进这些学校的学生,常常经过了私立的高考补习学校的严格训练。在那里,学生寄宿,黎明即起,强化文化课的学习,专门有人给他们作饭洗衣服。这些学生成绩优异,但是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则一点也不过分。

 

相对于日本法国而言,美国社会更有动力。其中有教育的原因。比如,美国哪怕是最精英的大学,也强调各阶层和种族在学校中尽可能均衡的“代表性”,扶助弱势。学生打工不仅天经地义,而且受到鼓励。联邦政府有特别的补贴,支付一部分打工的工资。这样,许多大学生就可以作最低端的,收入最低的工作。我曾雇过一个耶鲁的毕业班的学生看孩子,钱很低。人家也知道我们是穷人。但为了拿到这份工作,这个能唱能跳的女孩子,一口气讲了许多自己在幼儿园打工的经历,简直有些迫不及待。哪里有老子扛着个名牌不用找工作的派头。打工出来的学生,更踏实,更虔卑,工作努力,珍惜机会。哪个雇主不喜欢这样的人?谁愿意花钱从北大清华给自己雇一个趾高气扬的老板?我们还应该看到,美国的大学强调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的责任,鼓励学生进行社会服务。美国的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打过义工的,知道底层社会是怎么回事。当志愿者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难怪,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看上去学术训练不严格,适应社会却很快,创新精神也很强。

 

香港的大学里的学生,似乎素质不如北大清华。但是,香港最近几十年经济表现不俗,已经转化为一个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自己大学里培养的人才,贡献不薄。香港的劳工素质,也是世界上有名的。看来,人家那些打工读完大学的,并非我们想象的草包,混混。相反,我们的大学里那些关起门来只管读书的学生,却有高分低能之“誉”。去年著名国际咨询公司McKinsey报告就指出,中国的大学生难以适应跨国公司中高层白领的职务。“经济学人”也报道了中国的白领危机,称一些外资以五六十万的高薪,竟在中国找不到称职的人才。这说明,中国不仅是一些低端大学没有质量,北大清华这样的精英大学,也培养不出必要的人才。

 

现代社会是一个草根式的平民主义社会。大学(特别是北大清华)当然要为未来社会培养领导阶层。但是,只要扎根于草根社会,才能领导社会。象牙塔式的精英教育,可以休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