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参观米公祠
28日上午,坐公交车去参观了米公祠。
米公祠,位于汉江北岸,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公祠始建于元朝,扩建于明朝,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是襄阳市境内标志性景观之一。
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
米芾人称“米襄阳”,“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
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
米芾攻诗文,擅书画,尤善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米芾绘画染山水,独具一格,被人称为“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半天时间,在米公祠内细细看,慢慢拍。享受了半天的好时光。
来到米公祠前:
买好门票后不急于进去,先在门口拍几张:
进入后先在中轴线上的院子里转转:
然后进入东边院子,看看拍拍:
花园里的景色和建筑还是蛮不错的:
随后回到室内看墨宝:
还有宋朝四大家的:
其他人的也选上一些:
最后便是去西苑里看看:
米芾的画像贴上一张,完成了在米公祠的参观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