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2014-09-02 09:06:20)
标签:

山西

行摄

普救寺

蒲州古城

西厢记

分类: 山西之行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下面还是跟着我的步伐,来欣赏普救寺全貌:

1、因为是新建古庙,所以就多了一道西厢记浮雕墙: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2、这儿离鹳雀楼也不远: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3、没进大门,先眺望舍利塔: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4、导游买好票,招呼我们进去。我在最后一个: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5、临进入大门,几张说明还得拍一下: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6、进门就爬台阶,上到钟楼: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7、走过钟楼,回拍一张,然后进入塔院回廊: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8、绕着回廊先拍塔: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9、然后就开始拍全本西厢记啦!凡有标牌说明的,免文字重复: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10、西轩: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11、莺莺小道: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12、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因此现在寺中多了不少蛤蟆: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13、游人在敲击石块,我四处转悠,却也有收获。它们不仅成双成对,还交头接耳: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行摄山西之普救寺(上)

下集紧接。欢迎继续收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