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河边洗耳村 “许由洗耳”留传奇

标签:
洗耳河 |
分类: 文化探秘 |
洗耳河边洗耳村 “许由洗耳”留传奇
说到“洗耳恭听”这个成语人们都不陌生,成语词典解释为:形容恭敬地听别人讲话,或指请人讲话的客气话。然而在黎城县西井镇洗耳河村,这里流传就流传着古代一位叫许由的人,在此河边洗耳的故事。那么“洗耳恭听”的成语是否出自这里?最近,记者来到了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古村落---洗耳河村,探听一下古村远去的故事。http://s13/mw690/001hmD8Qzy7eAFayhD62c&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古村县志有记载
在黎城县西井镇的凤凰山下,有一条清沏的溪水环山而绕,名叫洗耳河,古称草儿河,其水清清,其流潺潺。河边有个不太大的村子叫洗耳河村,也就50来户人家,这里山峦起伏、植被浓密、风光壮美,尤其村子周围的山峰巍然挺拔、蔚为壮观。壮美的自然风光,离奇的神话传说,特有的民风民俗,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品,形成了洗耳河绝无仅有的景观特色。
由西井镇往西才能到洗耳河。十多分钟后还没有进村,一条河流从身边流过,不用说这就是洗耳河了。据说这条小河是由是多个泉眼涌出的泉水汇流而成,在加上目前雨季,河水流动很急。当地百姓都说这股水有些奇异,小孩子喝了它,可变得聪明伶俐;老年人喝了它,便可以长寿。当地百姓皆知这是洗耳河及河水,因为他们在这里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但不知他们是否知道历史上这里曾经有一个叫许由的人?http://s15/mw690/001hmD8Qzy7eAFkb4iW6e&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洗耳河村的村名由来已久,据清康熙《黎城县志》记载:县北70里有小溪曰颍,尧时许由于此处洗耳。同时还记载:许由墓在县北70里晒布崖下。清光绪《黎城县续志》记载:箕山晒布崖在县北80里彭庄,晒布崖世传为高辛氏之宫女,采木灰木织火浣龙须,织布以供仙裳,于此晒焉,山上有三仙姑庙。
而来洗耳河的路上就路过彭庄,因此这些地名皆是有证可考的,而《黎城县志》的记载可这样解释:在黎城县的北面有条名为颍的小河,许由曾于此洗耳,许由死后葬于离此不远的彭庄晒布崖下,如许由墓是可考的,那么洗耳河村也是毫无疑义的了。据说,明嘉靖年间,曾于此建许由庙并刻石以记之。
洗耳河畔留传奇
有河就有人,有人就有村,有村就有故事。洗耳河的典故充满着传奇的色彩。洗耳河村群峰环抱,村周边有茶壶山、晒布崖、洗耳河、千佛洞等诸多风景独特的景点。村民说,这里的每一处景,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望着闪动波光的流水,似乎也再给你讲述那远去的故事。http://s7/mw690/001hmD8Qzy7eAFuiPYya6&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相传,尧在牧巡上党时,已是年近古稀的人了,由于他曾一时拒忠信谗,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政通人和、固若金汤的江山,众叛政危,日趋衰落。当时,有个州长,名叫许由,此人德才兼备一身正气,面对众叛政危的局面深以为忧,曾数次进谏劝尧,但尧舜听不见去,再加上小人谗言反落个意欲谋位之嫌。万般无奈许由只好忍辱辞官不做,隐退于黎城凤凰山下的草儿河。
后来尧听说许由辞官而去,问群臣原由后陷入沉思:由何以辞官而隐?自许由入朝以来,勤勤恳恳,智谋过人,是治国之栋梁。不行,不能让他回去,便有提携之意,不如给他个九州牧长官,并派人前去请许由上任。但被许由拒绝了。尧又想,难道他嫌官小吗,那不如朕让位把天下让他来管,许由听后仍不为所动。反而觉得尧之举有辱其德,当下于草耳河洗耳,以示不为谬言所污。http://s13/mw690/001hmD8Qzy7eAFAFsdK9c&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尧得知许由河边洗耳后一阵反思,才知道自己完全错了,后悔不已,便亲自徒步来到草耳河,要见许由。许由听说尧亲自来了,便急忙出迎,二人隔岸相望。尧大喜,而许由十分担忧。尧见许由面带忧郁之情,为表达自己的诚意,下马于河边洗脸,以示悔过之意。此刻,许由见尧于河边洗脸,自己便再次以河水洗耳,并抬头戏言问尧:“这荒山草野涧水,不怕弄脏君的脸吗?”尧反问许由:“既然怕弄脏我的脸,那你为什么还用此洗耳呢?许由笑着回答:“见君在此洗面,臣岂敢不洗耳恭听?”于是二人对视大笑,许由也觉得尧确是诚心而来,就随尧返回上党,尽力辅助尧的朝政,尧的江山又重新兴旺起来。http://s15/mw690/001hmD8Qzy7eAFJvxIG0e&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后来尧就将草儿河改为洗耳河,至于“洗耳恭听”的典故是否出自于此,暂不考究,但许由一身正气、德才兼备的品行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笔架山下见塔影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洗耳河村南50米处的笔架山下,新发现了一座明代和尚塔。此塔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塔不大,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5.5米,塔基平面呈六角形,边长0.8米,占地面积1.5平方米,塔身呈圆形石鼓状共13层,第二层刻有铭文,第四层刻有神像图案,第七层刻有“临济二十五代碧空禅师觉灵”。据说明代的和尚塔在全国都比较少见,而在黎城大山深处出现难能可贵,实属研究佛教古塔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http://s8/mw690/001hmD8Qzy7eKosq2x177&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网络图)
根据塔身铭文得知,碧空禅师是禅宗的高僧,他圆寂于明朝弘治十二年,即1499年。给大师建塔的弟子有名有姓有记载的有数十人之多,可想而知,碧空禅师在这此一方定是一位得道高僧,弟子们为了能给禅师以长久的香火,遂化缘建塔。此地有塔,按理讲,该有寺,不然碧空禅师在哪里参禅念佛?铭文中依稀有“白岩寺”字样,但村民们说附近没有白岩寺。http://s1/mw690/001hmD8Qzy7eKnE0WzKb0&690“许由洗耳”留传奇" TITLE="洗耳河边洗耳村
那么铭文中记载的白岩寺在什么地方?碧空禅师是何方人士,他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看来只能交给专家学者去考究了。但无论远古的许由也好,明朝的碧空禅师也罢,这里有他们的踪影足以说明洗耳河非同寻常。
“霞光塔影”似乎是许多作家笔下风景描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名山大川,还是幽美的园林,都常立有各种形式的宝塔点缀其间,然而座座宝塔都会流传着其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洗耳河的明代和尚塔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