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湘西“戳”上桑植

标签:
地名邮戳姓氏邮戳桑植湘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
分类: 邮文 |
云游湘西
湘西这个地方,还是小时候看《乌龙山剿匪记》时认识的。后来读书,因沈先生的《边城》认识了凤凰。便一直期待着,想着有一天去那里走一走,一是拜谒令人崇敬的沈先生,二是看看现实生活里的湘西风景,体验那里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但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18年去重庆的时候,顺便去了酉阳,大山里跑了四百多公里,走进武陵山区,才真正领略了“大山深处”这四个字的意味。
目前疫情形势下,再想外出旅游真成了痴心妄想,于是踏踏实实宅在家,从五一劳动节前夕开始,做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妇。等节后上了班,居然收到了一批张家界邮友赵永红老师寄来的湘西桑植实寄封片,着实感动了我。几十枚封片,全部手写,一笔一划一份情,一处一戳一风景,细细欣赏,宛若云游桑植,行走其间,湘西醉人的美景如画卷般铺展开去,映入眼帘。我给赵老师留言,等疫情过去,我要跟着你的日戳游走桑植。
祖国那么大,很多地方没去过,湖南就是一个。只在9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乘火车路过长沙,橘子洲头,是湖南留在我脑海里唯一的印象了。还是先认识一下桑植吧。

认识桑植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的西部门户,不折不扣的湘西深处。武陵山脉的北支和中支在桑植全境延伸,形成了大小山峰上万座,造就了桑植奇特秀丽的风景。桑植,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28个民族,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已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以及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

早在10万年前,桑植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这里上古称古西南夷地,夏、商属荆地,西周属楚地,春秋属楚巫郡慈姑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充县,隶武陵郡。治所今澧源镇(一说在今大庸市区西)。三国属吴天门郡。西晋改临澧县。隋改崇义县,初属崇州,后属澧阳郡。唐、宋为慈利县地。宋仁宗年间,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镇芭茅溪境内)。元、明、清因袭宋制。
隆庆《岳州府志》谓“以地产桑名其地”。这就是桑植地名最早的来源。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置安福县。十三年(1735)改称桑植县,隶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沿袭至今。以安福旧址为县城,县名以县境内遍植桑树得名。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1949年10月16日,桑植解放,建桑植县临时人民政府,次年3月29日成立桑植县人民政府,隶属永顺专署。桑植县建国后长期归属于湘西州。1952年撤销永顺专署,改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4年4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1957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11月,从慈利县划入部分地域。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市,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管辖,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的武陵山区,东界慈利县、石门县和武陵源区,南毗永定区、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省宣恩、鹤峰县。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发源地,张家界的“西大门”。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据度娘介绍,桑植县下辖12个镇、6个乡、5个白族乡共11个乡。
中国邮政官网统计,桑植县现有邮政网点38个,也就是说,现行使用的邮政日戳共38个,五一期间赵老师马不停蹄地跑了13个网点,可谓是深度“邮”了。跑戳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累并快乐着。这过程中,吃不上饭、赶不上车、得不到好的服务......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行走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赵老师对地名邮戳的爱和执着,令人羡慕和钦佩。
摘了一段关于桑植地名的介绍:根据桑植地形复杂多变的特点,桑植的地名也弥漫着人类智慧的的光辉。桑植的地名中,可大致分为行政村落地名,自然山水地名,古代历史地名,现代“红色地名”,土家语地名等。这些地名中,很多以姓氏命名的村组地名,为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民描绘了一幅清晰可辨、底蕴深厚的时空地图。据《桑植姓氏考》介绍,桑植境内共有222个姓氏,涉及姓氏的地名有153个,占桑植姓氏总数的69%。另据《桑植地名典故》记载,桑植有关大山大界的地名120多个,其中姓氏“界”名达55个。这些姓氏地名有一个共同的词语结构特征,即“姓氏+后缀(家)+地貌特征(名词)”,反映地形特征的常见词语有:坪、塔、庄、院、坡、湾、山、界、河、溪、沟、岭、岗、嘴、关、垭、峪、包、垉、台、冲、垴、塝、洛、堰、溶、田,等等。如“洪家关”、“刘家坪”、“陈家河”、“王家界”、“朱家台”、“尚家坪”、“李家庄”、“彭家湾”、“谷家塔”、“熊家溶”等。这些姓氏地名,真实地反映了桑植县姓氏源流、分布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流传着众多优美动听故事。尽管有的姓氏地名现无该姓人口居住,但因他们的先辈为“拓荒者”,披荆斩棘、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直到后来因种种原因迁徙他地,唯留下以其姓氏命名的地名而载入历史的长河。纵观数以千计的桑植姓氏地名,繁星般密布桑植古老土地上,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一幅辽阔宏大的姓氏地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政治构成的重要元素。赵永红老师跑戳寄来的地名邮戳,真实地反映了桑植县姓氏源流、分布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整理出来,为以后游邮桑植做做功课。有图有真相——
427101:刘家坪、瑞塔铺

刘家坪日戳及明信片
刘家坪白族乡位于县域东南部,东邻芙蓉桥乡,南连瑞塔铺镇,西抵澧源镇,北接洪家关乡,距县城17公里。刘家坪白族乡前为珠玑塔公社,1984年成立白族乡,并改名为刘家坪白族乡,1995年并入瑞塔铺镇,1998年恢复现有乡名。刘家坪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境内有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桑植县邮政在刘家坪设置了“刘家坪长征邮局”,这是个红色主题邮局,是我的目标地。
“湖南桑植
刘家坪长征邮局原地纪念封
201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红色足迹》特种邮票,中国邮政将特种邮票首发式就设在刘家坪举行。


瑞塔铺日戳及明信片
瑞塔铺镇位于桑植县城东部8公里处,地处桑植县南部,东与空壳树乡接壤,南与永定区桥头乡相邻,西与澧源镇接壤,北与芙蓉桥白族乡交界。是红六军团指挥部所在地和红二、六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解放前称为达泉乡,解放后随着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的不断调整,先后更名为瑞塔铺乡、东方红公社、瑞塔铺公社、瑞塔铺白族乡,直到1998年区划调整时才由原瑞塔铺白族乡和新村坪乡合并为瑞塔铺镇。这里清代时设铺递,称水獭铺。1949年改为瑞塔铺,又称瑞市。
427102:官地坪


官地坪日戳及明信片
官地坪镇位于桑植县东北角,北与湖北鹤峰县相连,东与娄水相依,周边与马和口、麦地坪、人潮溪、白石、长潭坪、淋溪河六乡毗邻,是边贸经济交易的中心,湘鄂边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相传此地在古时候为向姓土官世袭领地,并设官邸,因此得名。这里有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4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慈利县首义乡辖区,1958年11月划归桑植县,并成立官地坪人民公社,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建制乡镇,1995年由原官地坪与长潭坪乡合并为官地坪镇,1998年以分为官地坪镇和长潭坪乡。官地坪镇是典型的丘陵盆地山区,土质多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十分众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427103:马合口、芙蓉桥

马合口白族乡位于桑植县城东30公里处,是白族聚居地,与芙蓉桥两个白族乡以郁水为界东西交接。此地原名铁龙潭,人口千余,县城至官地坪的公路穿镇而过,历来为军事要冲。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湖南省慈利县官地坪区。1958年划归桑植县,1984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马合口白族乡,1995年撤区并乡时与淋溪河乡、芙蓉桥乡、麦地坪乡、金藏乡合称为马合口白族乡,乡址设芙蓉桥,1998年10月乡镇分设为马合口白族乡。
关于这个地名还有些来历呢。据史载:清圣祖时,茅岗土司趁明末清初混乱之际,响应“三番叛乱”,进袭慈利十三、十四、十七都地,危害人民,康熙八年(1669)钦差马某某、督令鄂州巡抚林某某率军进剿,军至慈利县城后,分两路进发,前路经大庸直逼温塘,作正面进攻,后路经江垭入桑植,迂回到十四都之鱼翅关(今麦地坪、马合口一线)暗屯,待机行动。一天后路军饮马郁水河之铁龙潭,马群都奔跳长嘶,合口不饮,骑士们凭经验断定,那是战马恋战的表现,前方战事必紧,此乃先兆,主将得知后立即下令:“速驰苦竹河,奇袭茅岗土司后路。”在前后夹击下,茅岗土司大败,投降称服。战斗结束后,将官奏报战功时,将战马在铁龙潭不饮至情节一并奏上,圣惊异,勒令此地为“马合口”。从此,郁水铁龙潭上下左右各里许,统称“马合口”。


芙蓉桥日戳及明信片
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是湖南省白族中心乡镇、桑植白族区域文化中心、芙蓉龙故里、娃娃鱼之乡。因政府所在地位于芙蓉桥村而得名。地处桑植县东北部,东与马合口白族乡接壤,南与空壳树乡和麦地坪白族乡交界,西连刘家坪白族乡,北邻天星山林场、淋溪河白族乡。该乡新中国成立前属四望乡。 新中国成立后称芙蓉桥乡,后并为梅家桥乡。1958年成立芙蓉桥人民公社,1984年初撤公社设乡。1984年10月设立芙蓉桥白族乡。据传,这里原来森林茂密、野草丛生,是飞禽走兽之乐园,特别是狐狸众多,故土著人民将这里取名为“狐狸溪”。狐狸溪上曾修了一座长8米、宽3米的青石拱桥,拱桥上下的溪沟两傍植上了一排排的木芙蓉,每当春夏之交,芙蓉怒放,粉红的、鲜艳的、雪白的、紫绿的等五颜六色,芬芳扑鼻,煞是迷人。有人曾以诗赞日:“芙蓉桥下芙蓉开,五颜六色放异彩,蜂蝶齐舞人陶醉,芳香沁心似仙界”。由于芙蓉的传名,加以“狐狸”二字与“芙蓉”二字稍微谐音,于是人们便将此桥命名为芙蓉桥。从此,这里越来越兴旺,人才辈出,真是“芙蓉国里尽朝晖”,在桥里外周边地域,都以芙蓉桥相称,成了历史上一个响亮的地名。
芙蓉龙遗址被列入世界级地质遗迹。桑植芙蓉龙化石保护区,也成为了全球目前唯一的无牙恐龙产地。这里,可以看到240百万年前的恐龙骸骨,是集科普、科研、地质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名区。
427105:竹叶坪


竹叶坪日戳及明信片
竹叶坪乡地处桑植县东部,东与慈利县赵家岗乡、三官寺乡接壤,南与武陵源区天子山镇毗邻,西与汨湖乡交界,北与人潮溪乡隔溇水相望。竹叶坪在民国属慈利县南竹乡。1998年10月,恢复竹叶坪乡。截至2020年6月,竹叶坪乡下辖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竹叶坪村。
427107:龙潭坪、苦竹坪


龙潭坪日戳及明信片
龙潭坪镇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境内群山连绵起伏,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最高海拔海云头山1550米。龙潭坪镇以驻地名。1952年设龙潭坪乡。1958年为建苏公社,1961年析置龙潭坪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苦竹坪、四方溪并入,设龙潭坪镇。龙潭坪镇境内河溪众多,水资源丰富。有澧水主干从苦竹坪坪庙咀河通过。四方溪乡有一澧水北源支流,银丰村有一澧水北源支流,汇合于刘家河。龙潭坪镇是革命老区,该镇白竹坪村曾是鹤峰、五峰、来凤、桑植、永顺、咸峰六县联合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该镇是张家界市的北大门。
苦竹坪乡位于武陵山脉中部,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在周边相邻的乡镇中地势最高。苦竹坪是一个位于山地顶部的大盆地,从地质结构看是古代湖盆沉积而成,后来湖水外泄,湖底出露,因而土壤层较周边地区深厚得多,非常肥沃。苦竹坪东与四方溪乡相联,南与沙塔坪乡为邻,西与芭茅溪乡接壤,北与龙潭坪交界。解放前系银河乡,1958年属建苏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苦竹坪乡人民公社,1988年恢复乡建制,更名苦竹坪乡人民政府,1995年由苦竹坪、四方溪、龙潭坪三乡合并设立龙潭坪镇,1998年撤镇分乡恢复原建制。苦竹坪大多系土家族,也有小部分白族、回族、汉族集居在此。在张家湾村可见到张家界风景区常见的石英砂岩石柱,其中最神奇的要数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三姊妹岩”, 三根参天巨柱擎天矗立,各有风韵,如同三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深山中等待千年前离去的爱人。喀斯特地形广布,喀斯特溶洞、地下河、天坑在许多村落随处看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位于集中中心西北方的“咔咔洞”,这座位于山顶的喀斯特洞穴由于山体坍塌展露在世人面前,洞中可容下数百人居住,当年湘西土匪盛行,乡民多曾于此避难。
苦竹古寨建于唐宋,是湘西北保存最为原始、完整的古镇。古老的风火墙,低矮的吊脚楼,斑驳的老码头,澧水从门前缓缓流过,清晰可见泉眼。曾经的这里,也是千帆林立、商贾云集。如今,只剩下岁月的痕迹,但站在这里,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初这里的繁华和热闹。
427108:沙塔坪


沙塔坪日戳及明信片
桑植沙塔坪乡位于桑植县西北部,属内半县第二大乡镇。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矿产、花生、油茶、畜牧资源较为突出,素有“花生之乡”和“油茶之乡”美誉。境内矿藏丰富,是湘西北最大的 萤石矿区,是张家界市最大的 重晶石矿区。 沙塔坪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境内多丘陵洼地,气候差异较大。海拔最高点九龙山1310米,最低点大湾口360米,境内有汉、土家、苗、回、壮、高山等民族,以土家族为主。
427109:凉水口


凉水口日戳及明信片
桑植凉水口镇位于桑植县中部,东与桥自湾乡接壤,南连两河口乡,西邻陈家河镇、沙塔坪乡,北接谷罗山乡。凉水口镇地名的由来,传说西北山麓有一湾泉水,夏季清凉,镇因此得名。镇人民政府设楠木岗居委会。澧水北源在渔兰溪到凉水口一段,河流切穿山地,形成峡谷,与罗峪河汇入澧水北源,据查因峡口处水温常年偏低,故称凉水口。清雍正七年,桑植司改土归流,先为安福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置桑植县,后改设乡镇行政区域时,下辖八乡一镇。
427113:洪家关


洪家关日戳及明信片
洪家关,距离桑植县县城13km。洪家关在明时土司于县境北部设黑崇关、扎口关、龙爪关、鸿家关、野鸡关等五关,此为鸿家关。后谐音为今名。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山村小镇。贺龙元帅(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正是出生于斯长于斯。小时候的贺龙受家庭和环境影响,便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11岁时,贺龙与乡里人结伴在湘鄂川黔边界地区赶马运盐,在此期间,他广交朋友,反对官府强暴,同情人民疾苦。1914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从此开启了革命之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16午正月,五道水有个盐局,盐税是当地一笔主要收人,进出驮盐的马帮都要交重税,老百姓交不起钱,欠条越积越多,民怨很深。贺龙在贩盐时深知盐局剥削坑害百姓,罪大恶极,税警仗势欺人。于是,贺龙借了两把菜刀,带着 20个农民,从桑植县赶了100里路到五道水,于 3月16日深夜闯入盐局,以两把菜刀起家,打开了芭茅溪盐税局,得到12条枪,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8年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后,回到老家拉队伍,立寨子,闹红军,成立了工农红军,队伍发展3000人,壮大了革命力量,因此洪家关是一个具有革命历史的特色山镇。
1996年3月,贺龙诞辰100周年之际,贺龙纪念馆在这里建成并对外开放。2016年3月,为纪念贺龙诞辰120周年,湖南省桑植县邮政局启用“贺龙故居”风景日戳一枚,按编号分为“1”、“2”两戳,下环分别为“湖南桑植1”和“湖南桑植2”。贺龙纪念馆内设立了红色邮局,赵老师在这里盖到三枚风景日戳,分别为“贺龙元帅”“贺龙故居”“贺龙桥”。
427199:尚家坪
(图片分别来自网络和赵永红老师微博,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