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枚《世界读书日》邮资机戳想到的
标签:
邮资机戳世界读书日实寄封邮票杨柳岸晓风残月 |
分类: 散文 |
希望天天都是读书日
从一枚《世界读书日》邮资机戳想到的
2022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

收到扬州邮友王玮老师寄来扬州流动邮局“世界读书日”邮资机戳明信片。
“世界读书日”邮资机戳
这枚邮资机戳设计很精美。图案是一本翻开的书页和一个硕大的地球,寓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读书和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哈哈,我理解的没问题吧。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有书读的日子,多么美好。一本书摆在书架上,因阅读而有了意义;一群人相聚,因共读而产生共鸣。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邮票
2011年4月23日,中国邮政发行《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一套1枚。邮票图名:4·23世界读书日,愿图书与你相伴。方寸间,蓝色的主色调象征知识的海洋,由图书、钥匙、地球组成了“世界读书日”的主题,右下角的三枚钥匙,意寓知识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关于世界读书日的起源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另据图书馆杂志信息,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于是,4月23日成为了“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以上纪念戳由秋月朗设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便来自于“圣乔治节”这个美丽的传说。另外,4月23日这一天还是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老夫子和秘鲁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关于读书那些事儿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炎黄子孙那么多苦读书的美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今年4月23日,兰州靖远路邮局发行《红楼梦》邮资机戳一枚,图案也是宝黛共读的画面,恰好暗合了“世界读书日”的主题。
有人说:“读书,是世界上第一等的好事”。正象有句话说的那样:“只要在读书,就是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在当下,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纵观网络上的诸多作品,各种公众号文字,卷帙浩繁,快餐式阅读风靡,契合了当前社会的浮躁,符合了当前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浮躁心理,仅从国内两大知名的网络文学网站的点击量上,就可以窥得这种现象严重性的一斑了。
白岩松先生有一个观点说的好。他说:你会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苦难会折磨人。不过书读多了读出智慧,总可以好好地,正确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苦难。只要有书在手,即使自己身在泥潭,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只要有书可读,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依然拥有对抗苦难的力量。

早在去年的4月23日,兰州邮政西津西路邮局也推出了一枚《世界读书日》邮资机戳,这样的日子“邮”味十足。
2016年4月2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全民阅读》邮票一套1枚。邮票图名:“全民阅读”。邮票虽仅方寸间,却能体现大千世界。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关于读书的好,不说太多了,谁读谁知道。
这里特别推荐杨绛先生的《谈读书》,很短的一段小品文,这里摘录几段,供同道中人共享——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
最近得了本好书,家望老师的新作《万象繁馨》,系中轴路系列的“园林”篇。昨晚翻了几页,很好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