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随笔散文 |
论“有来无往非君子”
我是在做自我解嘲,或者反省。
星期天了,略有一点时间,想起来好友,也是文联领导的张主席,他要我把早期一篇发表的小说找出来打印电子版,完毕发他。此事上班时就说好的。于是就去翻箱倒柜找,还是没找到。但这一找,却看到许多包涵着友情的被我“冷落”了的实物。虽说当时也曾给予了真诚回复。
最远的有来自华盛顿一位叫jane的女士的贺卡;她是从网络博客认识了我。一次,我发博文说感冒了,竟然会收到她的字条,问我要去了详细地址。当时大约是异国的好奇心,促使我给了她地址。果然一个航空纸包从遥远的美国给我寄来。但,那已是半月之后的事情。那时我的感冒,早已烟消云散。不过,药物的那种与我国不同蛮有特色的包装,和商标设计,均成为我收藏的理由。后来几次感冒,老婆却坚决不让我喝。她或许不放心国外药物的配伍成分。这的却是在杞人忧天了,黑色幽默的有点滑稽好笑。从此,jane几乎隔年就要给我寄来一帧自制精美的节日贺卡。可憾的是,我到如今也没有为她表示一点什么。今天看到那些实物,想想也确实不近人情。但谁叫我身处乡野,整天被繁杂琐事缠身。这里向jane郑重致歉!
河北作家虽然,她的小说曾发表《大家》、《芙蓉》等刊物,国内小有名气。她欣然为我寄来两本国外小说集。一是浙江文艺版张静译注的以色列作家大卫·格罗斯曼的《她的身体明白》;一是译林版张冲译注的南非作家j.M.库切的《耻》。两本小说均属精装版,想必内容也一定是精彩。但我却让它们沉默的太久,有点对不起朋友了。
江苏籍作家海佛赠我大作《扛在肩头上的家》;本市学者张国华先生为我写得手写体《<阡陌>品读诗札》。前者是国内有名的小说家,后者是地方出名的老专家。而作品到了我处,却被尘封起来,找一万个理由也不能推卸失礼的缺憾。为此,我想起来这句“有来无往非君子”,意在催促能够更加地勤奋一些,将错失的光阴和友情尽力弥补起来。
三月了,很快就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惟愿能够少负朋友的好意,多些交流和往来。必须承认,都是平头百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本事。对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而我此前欠下的账,也只好留待他日逐一弥补。能活着见到,就是千年的缘分,心里去想着朋友,感情是多么温暖啊!谓:天下朋友,珍重,再珍重!
http://s15/mw690/001hklwQzy6GYc96Vl4de&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