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死”余秋雨

(2009-06-06 13:02:57)
标签:

余秋雨

捐款门

人格公信力

伪道德

金盆洗手

娱乐

分类: 酒囊饭袋
     世人皆知萧夏林与余秋雨的私人恩怨(两人曾打过一场名誉官司),但却不知余秋雨大师也曾在国难期间“诺而不捐”,于是余大师在成为萧夏林新的“美味烧烤”的同时,也陷入了空前的人格信任危机之中。

     面对萧夏林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火炉,余秋雨显然十分不受用,但最近“正在老家扫墓并考虑是否请风水师看看搬迁祖坟”(截图)的余秋雨分身乏术,所以只能在博客中对“咬余专业户”进行口头警告——如若再撒野,我可能反戈一击。当众多媒体抓住余秋雨“假捐门”的“小辫子”大作文章时,余大师如此软绵绵的“反击”,难免给人以心虚之嫌。可以想见的是,接下来会有一场更加猛烈地口水战。

    事实上,余秋雨早已非余秋雨。有人说他三度封笔纯属沽名钓誉,有人说他屡屡置身舆论漩涡已非学者所为,有人说他已从文化学者蜕变成娱乐人,更有前辈说他是“文人堕落”的典型……原本,某人若能历经枪林弹雨而不倒也算得上一个人物。但当把这一切流言蜚语、私人恩怨与以文化大师自称的余秋雨联系起来时,大众在经过最初的错愕、惋惜之后,纷纷抛同情而取唾弃。如今这场疑似“假捐门”事件能在短时间内引发热议就是明证。

    无疑,余秋雨是悲哀的。余大师最大的悲哀之处在于:惯于披着文化学者的外衣,却总是深陷与写作无关的舆论漩涡——就像有人所总结的那样,这次“假捐门”质疑风波,“无关文学,关乎人品”。

    作为作家,余大师本应多“下蛋”——新作或新思想等,一方面可以保持和延续一己号召力或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满足追随者对知识的孜孜以求之欲望。但余秋雨多年来似乎一直躺在早年所下的那几颗成名的“蛋”上,貌似已“心生倦意”,或者有心而无力为之,或者自持以前的蛋足以笼络住普罗大众,所以再难看到让人手不释卷的“余氏蛋”。对于 “余氏蛋”的追随者来说,多少有失去“大众情人”(王蒙曾说作家应是世界的情人)之憾;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这种单方面撕毁与读者“情人关系”的行为,也是一种不体面的行为。

    鉴于此,我有个不情之请:余大师既然已在写作之途上阳痿,那么还是尽早在炒作上“金盆洗手”吧,否则先前辛辛苦苦积攒的那点信誉恐怕要被挥霍殆尽了!我这个请求当然是可笑的,就像余大师时不时地出来“骚扰大众视听”以“保鲜”一样可笑。其实,可笑并不可怕,可怕是余大师最终会不会被“假捐门”鉴定为骗子。果若如此,余秋雨到时所面临的恐怕就不是所谓的尴尬了,而是严重的“公信力丧失”之惨境了。萧夏林的本意或许只是想揭余秋雨的伤疤而已,但若“假捐门”成真,他这个“咬余专业户”无疑完成了一项超值任务:彻底“杀死”伪道德的余秋雨。

     当然,萧夏林毕竟是个“业余杀手”,余秋雨尚有避免跌落人格深渊的法宝,即当年捐款的证据。若余大师果真手握这张杀手锏,不光能一洗众人对己的质疑,也能把老冤家打翻在地。请大师余秋雨尽快还公众一个公众人物所应有的道德清白……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6/6/12/12/122601a9e05g21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