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中国第一运动”重要吗?

(2007-11-14 08:40:44)
标签:

体育/竞技

中国第一运动

篮球

足球

郎效农

死要面子活受罪

分类: 矮人看戏

中国是一个培养球迷的国度,也是一个制造高收视率的国度。NBA把部分季前赛移植到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某种条件下,收视率可是会转化为银两的。就拿不久前姚明和易建联在NBA那场“中国德比”大战来说,它在令国内球迷和媒体大呼过瘾的同时,火箭、雄鹿以及NBA的老板们可是狠狠地大赚了一笔的。反观国内,在NBA热潮大有把中超彻底“边缘化”的背景下,于是有人忍不住重提两年前中国篮协掌门人李元伟的那句话——篮球正在超越足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但在“中超之父”郎效农的眼里,“篮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的说法说法纯属扯淡——“姚明?易什么联?是谁我都不知道!”

我们从来都不缺少球迷,但却屡屡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备受指责。以前我只知道郎效农比较牛,只是不知他如此之牛。其实,郎效农不知道姚明是谁不重要,就像我不知道“中超之父”的名号对他到底是美誉还是讽刺一样;郎效农不知道易建联是谁也不重要,就像我不关心也不再劳神预测今年中超谁会夺冠一样。但问题的关键是,你鄙视谁是“中国第一运动之争”的言论也就罢了,为何就偏激到“人身攻击”的路子上了呢?即便因恼羞而生怒也不至于如此掉身家吧?

其实,“第一运动之争”本就是一个十分无聊又无趣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与郎效农持有同样的鄙视态度,但我却不像做惯了“足球老大”位置的“郎教父”那样上肝火。毕竟,在中国,篮球正在逐步赶超足球成为“最有影响力、受众最广泛的体育运动”是个不争的事实。难道,这样的大讨论真的像把锋利的锥子,准确而重重地刺在了中国足球界的软肋之上?

有人说:中国足球现在就像中老年妇女喜欢的民歌,虽然受众仍然很广,但已是“老土”的代名词;而中国篮球却像青少年喜欢的周杰伦歌曲,代表了未来。这样的说辞才算中肯,但这并不代表人们要彻底舍弃某一项运动。就拿我来说,虽然我对中超比赛愈来愈性冷淡,但并不妨碍我某日心血来潮时到足球场上耍两脚;虽然我历来对NBA比赛欲望强烈,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把篮球当二奶。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民众选择或接受与否,与谁是“中国第一运动”毫无关系。所以,郎效农为“第一运动之争”大动肝火,实属定力不够。

窃以为,郎效农与其为这种争论发肝火,还不如在夜不能寐时,好好研究一下NBA成功的营销模式更实际些。为啥中国的CBA联赛能逐年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中超联赛却屡屡陷入舆论的漩涡?我想,作为中国足球的掌舵者之一,“郎教父”应该放下官老爷的架子了。毕竟,足球事业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事关民族体育素养的大问题。如果某人非把“第一运动之争”往“个人的面子”上硬扯,那就实属自作多情。

有时候,有人撵着你的屁股骂并不是一件最糟糕的事,糟糕的是:有朝一日没人理你了,到时看你的脸皮往哪颗树上挂!说到底,“中国第一运动”的美誉颁给篮球也好,封给足球也罢,都是国家体育事业繁荣的一个表现,球迷和媒体用这种横向的对比来刺激某些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滚烫的心着急啊——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却屡屡被外国人讥讽为“足球资源匮乏”的国家的事实而着急。中国的“隐性足球人才”肯定是有的,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更缺少一种培养人才的机制。

若干年之后,如果中国的CBA也像NBA那样火,如果中超也像西甲、英超那样热,估计也没人再到去讨论谁是中国的“东方不败”这个无聊的问题。醒醒吧,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