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禁播性暗示广告是否会习惯性流产?

(2007-08-11 19:04:25)
标签:

时事评论

禁播性暗示广告

广电总局

性骚扰

习惯性流产

虚假广告

分类: 矮人看戏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8/2/16/21/114bf4297cd.jpg为了挽回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国家广电总局于8月1日发布通知:禁止播放各类非法医疗药品、性保健品和性暗示广告。

 

虚假广告是嫁接在广播电视平台上的毒瘤。但对此负有监管责任的广电总局,多年来一直表现的比较疲软。尽管备受骚扰的受众猴急之甚,但苦于手中没有尖刀、大棒,故只能哑了嗓子、赔了吆喝。但公众对于某些下作广告的讨伐,还是给广电总局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于是,广电总局在舆论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对下三烂的广告动手术。但是,它能否持续坚挺下去?毕竟,在利益面前,人的定力总是有限的。

 

性暗示广告犹如黄段子,看似一个“大不了”的问题,其实危害者甚。与各类非法医疗药品、性保健品广告赤裸裸地扯着嗓子直接“告白”的情形相比,性暗示广告往往给人一种隐讳的淫秽感,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平时难得与家人一起泡剧,泡剧时又对随时蹦出的广告恨得咬牙切齿。所以,为了把广告的骚扰降低到最低程度,我一般是在插播广告出现的一刹那迅速换频道——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一帮人正襟危坐地聊天;运气差的话,会迎面碰见“一对狗男女正忘情地‘磨嘴’”。此情那景,仿佛俺有意窥视人家隐私似的。于是,我只好再次狼狈地迅速按动遥控器……小当家把我这种“换频道规避广告”的做法谓之为:瞎猫碰见死老鼠——“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如今,广电总局决心(其实应该说被逼无奈)要割下身上的毒瘤,我对此是保持谨慎乐观的。因为,一个积年累月疲软的人,尽管有时表现得宛如金枪不倒般的雄壮,但事实上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别看广电总局现在信誓旦旦地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但从广电总局以前下发的各类禁令的实施效果来看,对“性暗示广告”的禁令也有“习惯性流产”的可能性。

 

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面对广播电视广告“性骚扰”成年人并对未成年人危害之甚一事,广电总局从一开始就没守住桥头堡——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有些人习惯性地等有了民愤以后再虚张声势地假惺惺地整顿,那为何不能从源头上给它来个“结扎”?“性暗示广告泛滥”这个外因,绝对是通过“广电总局广告审查机制不严格”这个内因而存活的。要不,摇头丸的交易为啥都是在暗地里进行,而不敢暴露于阳光下?关键就是这事的“犯罪成本”有点高——即便如此,摇头丸的交易禁绝了吗?

 

一个人的堕落是从思想开始的,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文化开始的。在一个充斥着“性骚扰”的文化传播氛围中,“消除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压根就是无稽之谈。所以,净化荧屏、过滤广播电波是挽救个人和推动社会文明的华容道。

亡羊补牢,为时未完。为了“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也为了拾起被丢在地上的颜面,希望广电总局的“禁播令”能像铁棒那样“倍儿硬”——莫再疲软了,否则早泄可就真要演变成阳痿了。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8/2/16/25/114bf200a7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